专访台湾设计大师:艺术家借助艺术关怀社会(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专访台湾设计大师:艺术家借助艺术关怀社会(图)

2010年10月16日 09:51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台湾的名嘴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一类因其令人膜拜的专业水准而熠熠生辉。虽然他们也常常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但是观众给予他们的称呼却是 “老师”。施令红就是这样一位出名的“老师”。

  作为台湾的平面设计大师,施令红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艺术家”的辉煌壳子里,而是频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担任各类艺术选秀节目评审。透过这样的方式,施令红把自己的艺术观念传达给台湾热爱视觉艺术的年轻人。

  用施令红自己的话说,艺术家借助艺术关怀社会,而她则更像个社会活动家。热爱她的艺术青年们,亲热地喊她“小红妈妈”。其实,施令红看上去颇年轻,而且面容姣好,与导报记者初见时,施令红一身黑衣,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女。

  人物名片

  施令红

  台湾公视《以艺术之名》、华视《文化容颜》、民视《画说台湾》等节目嘉宾

  美国波士顿大学视觉艺术系硕士

  台湾海报设计协会前秘书长

  《中国时报》设计专栏作家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留学令我重视文化融汇”

  记者(以下简称记):看您的履历,您从大学时代就在美国留学?

  施令红 (以下简称施):是。大学在旧金山,硕士班去了波士顿,然后去了耶鲁大学。一直都在读平面设计。

  记:我了解到很多的全球艺术名校介绍,提到这几所学校,都会提到您的名字。

  施:耶鲁有美国很出名的平面设计师,纽约法拉盛图书馆前面的阶梯书本设计很有名吧?那个是耶鲁平面设计系的系主任希拉小姐的作品。另外有一位华裔设计师,参与过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设计,现在在参加旧金山湾区的设计,也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这些院校是设计爱好者的天堂。

  记:那在美国留学的经历,是不是对您的设计风格有鲜明的影响?

  施:简单说,我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很注重东西方的融合,我很喜欢这样的呈现方式。设计元素通常是很简明扼要的,而它背后的文化底蕴则很悠长。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格调放在一起,比照也好,冲突也好,都有一种很不同的特性。这是我所重视的。

  “设计表达的是普世价值”

  记:您在海内外获奖无数,包括台湾的 “国家设计奖”,以及波兰、法国、日本等诸多国家的著名设计奖项。这些成就带给了您什么?

  施:在地球村的时代,设计作品要得到大家的共鸣与认可,必然要关注那些体现普世价值的主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社会关怀。我们关怀环境、弱势、文化等等啊。而平面设计的核心在于运用视觉元素来呈现这些主题。这是艺术家用来发挥创意的地方。

  记:同样是环保主题,阐述方式千差万别,有人获奖,有人不能。

  施:其实平面设计是个大类,包含非常多的艺术形式。以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是海报设计,十几年来都在从事这个,就是因为海报是最需要视觉冲击力的一种载体。一张海报贴在那里,路过的人或许只会瞥上一眼。就是这稍纵即逝的时机,我要吸引观众去关注,让他们瞬间领悟、认可其中的主题。

  记:这次您来厦门参加两岸海报巡展,带来的就是您的获奖作品?

  施:嗯,这次的作品有两组共三幅。其中一组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另一组是书籍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你看,都是人类共通的价值。人与自然这个主题,我把人进行物化,告诉大家生活中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才不会损害大自然。

  “年轻一辈的热情需要引导”

  记:有一个您的学生,私下喊您“小红妈妈”?

  施:哈哈,都有。还有喊“红姐”的。大概跟我的职业有关系。我现在是台师大的老师,平时也担任很多平面设计比赛的评审。台湾文创实力强,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一辈对现代艺术很热衷。他们有热情,也有创意。

  记:您对他们的指导主要是哪些方面?很严厉?

  施:其实不会哎。艺术院系的氛围是很宽松的,创意需要鼓励。你比如说,台湾年轻一代的设计风格相当多元。有些人寻求与世界的差异性,就会比较多采用东方的、中国的形象,比如水墨画;而随着时代发展,世界越来越小,现在他们比较有“合作”的概念,就会选择以某些共通的东西来表现主题,强调认同感。

  记:台湾有全球第一个海报设计协会,您有参与创建吗?

  施:哦,我没有那个荣幸,呵呵,那是前辈心血的结晶。不过我后来在海报设计协会服务了很多年,就发现对于年轻设计师的整合也好,扶持也好,有这样一个机构实在是能做很多事情。我们每年都跟很多官方机构合作,根据他们的需要,帮忙设计很多工艺性质的作品。通过这个管道,现在的年轻设计师也更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关怀社会。

  两岸艺术界合作才刚开始

  记:参加两岸海报展是您第一次到厦门吗?

  施:是第一次到厦门,但不是第一次到大陆。其实我这几年跟大陆同行接触的机会很多,虽然不一定是平面设计,但都跟美术有关。去过杭州,看了西泠印社,还有其他很多的传统美术形式。大陆不少相关展出都会找我去,我也因此欣赏到大陆同行的优秀作品。

  记:两岸在平面设计领域的交流相对沉寂?

  施:不能说沉寂,而是刚刚开始。平面设计其实有地域性,特别是很多强调在地关怀的作品,是给某个特定范围的人欣赏的。那么离开那样的环境,或许就没那么容易产生共鸣。这是台湾以前的设计师比较喜欢的题材,刚才说了,现在年轻一辈的视野更多元。

  记:那大陆设计师的作品呢?您评价一下?

  施:其实我也参加过大陆的海报双年展啦,还有香港的。两岸三地的作品一起呈现的时候,就能发现很奇妙的东西。以发展层次来讲,大陆平面设计与台湾有时间差异,但大陆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很优秀,他们喜欢关注的主题比台湾更为宽广,所以作品就比较大气。让两岸的年轻人来飙创意吧,肯定有很多火花!(记者 燕子 文/图)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