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脉动:“鲇鱼”袭台 泛蓝选战出杂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脉动:“鲇鱼”袭台 泛蓝选战出杂音

2010年10月25日 10: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风“鲇鱼”的诡异路径,使岛内气象单位“判断失误”,造成台湾东北部豪雨成灾,苏(澳)花(莲)公路“柔肠寸断”。与“鲇鱼”一样造成巨大影响的是“五都”选战,蓝绿对决的同时,泛蓝阵营也出现杂音——

  本周,“鲇鱼”来袭之前,台湾气象单位已于21日凌晨发布台风预警,但因判断“鲇鱼”中心不会经过东北部的宜兰与苏澳地区,所以该地区并未在预警范围之内。虽然预料此地会降大雨,但未料到实际雨量突破该地区历史极值,以致苏花公路出现开通至今78年来最大的塌方事故,造成10余人罹难,20余人失踪的惨剧。

  “鲇鱼”来袭之时,集中在台湾东北部及苏花公路沿线的大陆游客有数百人。截至到24日晚间,在21日苏花公路塌方地段失踪的大陆珠海旅游团一行21人(包括1名台湾导游和1名台湾司机),仍无下落;另外1名仍处失踪状态的北京旅游团领队也生死未卜。有关方面仍在努力救援。宜兰县当地也确认有13人在台风灾害中罹难,其中苏澳白云寺遭遇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其他地点有4人死亡。

  面对严重灾情,马英九周六一早赶赴宜兰勘灾并慰问灾民。

  与此同时,对于苏花公路发生严重塌方事故,是否出现延误救援的问题,岛内相关单位也出现了互相推诿和争吵之声。

  宋楚瑜出马堪比“鲇鱼”

  “退出政治(坛)”成为最不可信,也最不值钱的一句话。曹操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台湾政治人物口口声声退出政坛,却又不甘寂寞的反复操弄下,显得格外讽刺。以上言论出自台湾《联合晚报》本周的一篇特稿。

  本周,就在岛内各方为“五都”(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选举打得热火朝天之时,让先后公开宣布“退出政治”的李登辉、宋楚瑜、谢长廷等不甘伏枥的政坛老骥,再次看到重出江湖的机会,相继鼓起余勇,企图在“五都”选战中“卷起千堆雪”,展现老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放下李登辉、谢长廷不表,单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本周突然出现在从南到北多个竞选场合,除为子弟兵站台呐喊,还跑到高雄县,为退出民进党独立参选高雄市长的杨秋兴站台助威,成为本周除了“鲇鱼”台风之外,最大的一颗震撼弹。他在指责民进党之余,还火力全开将炮口指向国民党,引起泛蓝阵营一阵骚动。

  自从4年前台北市长选举失利后,宣布退出政坛的宋楚瑜,已很久未公开露面,而马英九担任台当局领导人以来,马宋之间也没有互动。今年5月,为了宋楚瑜当年的“兴票案”,放在法院2.4亿多元新台币的提存款,被宋委任律师领走,国民党马上强调这笔钱是国民党的,要追回这笔钱。身兼党主席还坚持“不私了、不放水、不和稀泥”的“三不”原则。凡此种种,都让宋楚瑜气在心头,记在心头。

  本周,他在公开场合表示,自从马英九接任党主席之后,从未与亲民党有过任何接触,“既然是盟主,总得与大家商量商量”。他强调,他无意要批评国民党,只是恨铁不成钢。他认为,“五都”选举马英九团队对蓝军的概念,让人无法接受。他还顺便把台北市将要举办的花博会批评了一番。他说,花博会就要开幕了,桃园机场状况不断,连行李输送都搞不定,一遇雨就漏水,恐怕只有接漏水的桶子和脸盆准备好了。台湾气候变化无常,每次台风一来,不是土石流就是淹水,但有人却到处建游泳池,还不如做滞洪池……

  话说得够狠,听在国民党耳中,像是吃了只苍蝇,心里怪怪的。

  “立委”誓言巡视钓鱼岛

  本周,为显示台湾保钓决心,台湾“立委”誓言将于11月4日巡视钓鱼岛, “立委”高金素梅转述,已与相关部门协调,届时“海巡署”、“国防部”将会全力配合,对于是否登岛,她说要与其他委员讨论,但巡视过程将开放媒体随行。

  高金素梅表示,视察内容包括台湾“海巡署”在钓鱼岛海域巡防、护渔业务,以及空勤总队配合实施空中救灾演练,至于海巡究竟派遣多少舰艇、接近到钓鱼岛的距离等,高金素梅表示将由相关单位规划。

  本周,为纪念10月25日对日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5周年,台湾省政府与台北市政府特别重回历史现场,在当年接受日本总督安藤利吉呈递降书的台北市中山堂举办纪念为期一个月的特展。以190张历史照片完整呈现这段抗战史,证明日军暴行与当年英勇抗日。

  不甘寂寞的陈水扁,本周举行《1.86坪的“总统府”》新书发表会。内容主要是他被关在土城看守所1.86坪牢房中,趴在床上书写的52篇札记与3篇媒体、书面专访作品汇集而成。由于陈水扁被收押近两年,多次抗告均遭驳回,陈水扁在新书代序中特别以《只有蒋介石才会逃亡,我不会》为题,为自己提出辩解。此外,书中至少还有10余篇是批评马英九的文章。(常工)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