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少数民族纪念雾社事件 讲日军侵台暴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少数民族纪念雾社事件 讲日军侵台暴行

2010年10月28日 10:33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军战壕内发现的日本酒瓶。图片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年是日军残杀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雾社事件”发生80周年,岛内近日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雾社事件”中双方交战的战壕也首次在媒体面前曝光,据悉,除了猎人,很多老一辈的赛德克族人不知道这个战壕的存在,即使知道也不愿说,不愿回想那段惨痛的历史。

  战壕中遗留日本酒瓶

  10月19日,赛德克族长老带着媒体在猎人的指引下,在南投县仁爱乡找到了当年日军构筑的安达山战壕。赛德克族人是“雾社事件”的受害者。

  安达山战壕一带茅草丛生,步行至此需4个小时。过去,当地猎人都把战壕当成一般洞窟,直到文史学者得到猎人捡到的两枚迫击炮弹弹壳,经反复追查,才确定此地是日军战壕。寻访过程中,一行人还在壕沟内捡到一只玻璃酒瓶,瓶身上刻有“日本麦酒矿泉株式会社”的字样。岛内文史工作者程士毅表示,日军当年应该是做好了长期打仗的准备,从工事面积及指挥所规模推测,战壕约可容纳一个加强营约100名士兵。

  从战壕的地理位置来看,当年的战争可谓凶残至极。在这一位置,机枪、迫击炮可从制高点对着当年的起义首领莫那鲁道居住的马赫坡部落进行扫射。从战壕位置可以正面打击上下山的主要路途,让藏在山洞里的赛德克族勇士难以得到补给。同时,邻近马赫坡的山头几乎全被日军攻占,一旦有赛德克族勇士现身,立即遭到打击,勇士们只能改打游击战。

  寻访当天,赛德克族长老在战壕旁洒酒祭天地,还有长者唱起古调,哀悼“雾社事件”中的遇难者。随行的少数民族“立委”孔文吉表示,安达山战壕在台湾地区发展史的地位不能磨灭,将要求“行政院文建会”对其进行整体规划、现地保存,并设置解说软件,让后代从史迹中回顾历史。

  敬酒事件引爆抗日怒火

  “雾社事件”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地区期间,岛内爆发的最激烈的一次抗日运动。根据日方记录,1930年的敬酒事件是导火线。在一场婚宴中,族人莫那鲁道的长子塔达欧•莫那想与同僚一起向路过的日警吉村克己敬酒。但当他拉着吉村的手时,却被吉村以不洁净为理由甩开,并以警棍殴打。由此赛德克人愤而围殴日警,并策划暴动。

  同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为纪念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雾社举行联合运动会,赛德克族的马赫坡、荷歌、波亚伦、斯库、罗多夫、塔罗湾等6部落联合,袭击了附近的日本警察分驻所、学校、宿舍,劫走弹药。

  为此,日军以优势军力镇暴,赛德克勇士虽擅长山林游击战,但日军投掷了违反国际公约的“糜烂性毒气弹”。躲在森林里的勇士在弹尽援绝、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只好退守马赫坡岩窟。最终,参与行动的部落几乎遭到灭族,领袖莫那鲁道持长枪轰顶自杀,不愿投降的勇士不是战死,就是在巨木下自缢,牺牲人数近千人。

  事件发生80周年之际,曾经执导电影《海角七号》的台湾导演魏德圣的电影作品《赛德克•巴莱》,以及电视剧《风中绯樱》、作家钟肇政的《马黑坡风云》,皆改编或描述了“雾社事件”。

  在19日举行的相关研讨会上,大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崇根认为,这一历史应被定位为“起义”而非“事件”。因为起义是被压迫民族为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剥削、压迫,而爆发武装斗争;事件是历史上或社会上所发生的大事,两者比较,称“雾社起义”更能彰显历史的真正面貌。(记者/崔小盆)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