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湖南姐妹赴台湾寻爷爷:没什么可阻断血脉

2010年11月10日 09: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找到黄国栋的资料,大家都很高兴(左二为黄敏、左四为黄湘君、右二为陈育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对于黄敏来说,“爷爷”这个名词,曾经只是一个苍白陌生的概念。

  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爷爷黄国栋,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张老人的照片。她只是隐约听父亲黄铁夫说过,早在1950年,曾担任过国民党军官的黄国栋,丢下了妻子和孩子,逃离大陆,前往台湾,从此与家人失散,最终老死异乡,再未回来。

  这个32岁的湖南女子一度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和爷爷“有什么感情上的联系”。几个月前,她却做了一件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儿。

  为了替年迈的父亲完成心愿,黄敏辞去工作,和姐姐一起前往台湾,在一个台湾普通公务员的热情帮助下,在异乡的陌生土地上,找到了爷爷的埋骨之处,并通过寻访,逐渐拼凑出爷爷的大致经历及种种生活细节。

  “我们这个家族的根在爷爷身上,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们。”如今,谈起原本陌生的爷爷,黄敏有了另一番感慨,“知道了他的故事,才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现在想起他,我的心里好熟悉,好亲切,好踏实。”

  找到你们的爸爸,告诉他,我一直在等他

  在女儿们的记忆中,父亲黄铁夫对台湾似乎有种“莫名其妙的情感”。

  和许多老人不同,黄铁夫最为关注的新闻是两岸关系。一打开电视,他肯定要先留意台湾新闻。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对着台湾的地图,一看就是小半天。

  年轻的女儿们并不知道,有一个与台湾有关的心愿,在父亲心中已经整整埋藏了50年。

  1961年,正在北京读大学的黄铁夫突然接到姐姐从湖南株洲老家发来的电报,只有四个字,“母亡速归”。

  母亲陈玉屏是在等待中离世的。黄铁夫听姐姐说,临死前,老人紧紧抓着女儿的手,留下最后的心愿:“找到你们的爸爸,告诉他,我一直在等他。”

  但子女并不熟悉父亲黄国栋。对于黄铁夫来说,自己的名字,是他记忆中能与父亲联系起来的为数不多的细节之一。

  1940年2月,他在湖南耒阳县一处客栈里呱呱坠地。此时抗日战事正酣,39岁的黄国栋身为军官带领部队作战,无暇顾及随军的妻儿。小孩出生后,连一盆热水都无法找到,母亲只能用冷水简单地抹洗。为了寄托心愿,黄国栋给儿子起名为“铁夫”。

  “父亲是希望我的身体能像铁一般结实,在乱世中健康顽强地活下去。”黄铁夫说。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一再败退。在与丈夫商议之后,陈玉屏带着个把月大的儿子,和另外两个女儿,辗转回到老家株洲一个叫猫塘湾的村子。

  战乱年代的孤儿寡母,度日艰辛。在黄铁夫的记忆中,那些与母亲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的童年时光,充满着种种酸楚。

  在乡下熬过7年时间后,1947年,陈玉屏带着两个女儿和7岁的黄铁夫,前往湘西安江投奔丈夫。抗战结束后,黄国栋退伍,并在安江的一个纺织厂觅得一份稽查保安的工作。

  随后的3年,是这个家庭为数不多的团聚时光。在黄铁夫支离破碎的印象里,父亲是个脾气暴躁、性格有些内向的男人。他至今还记得,父亲用扎扫帚的细竹棍子抽打顶嘴的姐姐,打断了好几根。

  新政权建立后,当过国民党军官的黄国栋感到恐慌。他匆匆离开大陆,经香港到了台湾,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

  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一个湖南老乡辗转传回黄国栋已在台湾去世的消息。他还捎来老人临死前的口信,大意是自己这辈子最对不起家人,连累了妻子和孩子,现在自己也残疾了,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

  这是在失散了几十年后,黄国栋留给家人唯一的也是最后的讯息。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