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王建煊对大陆学生献爱心 助学"捡回珍珠"

2010年11月10日 10: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考入北京高校的“珍珠生”们在联谊会上。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台湾著名人士王建煊创办的“新华爱基会”,启动“捡回珍珠计划”,捐助贫困而优秀的学生继续高中教育,首届1500多名“珍珠生”,800多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

  改变一个孩子及一个家庭的命运

  “你能相信吗?两年前,她都不讲话的。”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简称“新华爱基会”)理事长张君达,笑着说起初见时的顾小梅——成绩优秀,家庭贫困,她不笑,也不说话。

  2008年9月,张君达到位于宁夏同心县套塘村的顾小梅家中访问,碰巧那天是顾小梅的生日,就请人买了一个蛋糕,为她平生第一次过了生日。她当时笑了,却仍是不说话。

  3年时间,在“新华爱基会”“捡回珍珠计划”的捐助下,顾小梅如愿以偿,考入清华大学。现在的她,自信开朗,笑语盈盈。

  10月31日,北京创新大厦,80多位如顾小梅一样考入北京高校的“珍珠生”举办了联谊会。他们有的来自青海、内蒙古,有的来自河北、河南,因为“捡回珍珠计划”——台湾著名人士王建煊创办的“新华爱基会”启动的一项助学计划,而连结在一起。2007年,“新华爱基会”通过与全国各地中学合作,捐助贫困而优秀的学生继续高中教育,共资助了1500多名“珍珠生”。

  从2010年5月开始,“新华爱基会”接到了一个又一个喜讯。2007届的1500多名“珍珠生”,最终高考成绩全部达到专科线,其中800多人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张君达的喜悦溢于言表。“新华爱基会”的努力没有白费,更重要的是,“捡回珍珠计划”正在改变“珍珠生”的命运,正在为他们背后的家庭带来希望。

  消除“珍珠生”自卑的心理阴影

  当然,张君达不能就此轻松。接任理事长之前,他是位事业有成的台商。用爱心,做慈善。对张君达来说,还要加上一条——经营的头脑。

  以“珍珠大学生”为例,他们虽然升入大学,仍然面临很多困难。首先便是大学费用问题。来自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解立栋,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由祖父母带大。今年他考入中国地质大学,虽然通过当地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解决了学费和住宿费,但生活费仍是难题。一位台商通过“新华爱基会”,为解立栋等500名“珍珠大学生”提供了两年总额7500元的助学金,暂时解决了“珍珠生”的困难。但是,下一届升入大学的“珍珠生”如何度困?张君达说,他们计划再为“珍珠大学生”设立一个专门资助项目,协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大学课程。

  顾小梅每天伙食费5元人民币;解立栋一周打扫两次教学楼,每月赚取160元……清苦的生活对“珍珠生”来说,不是问题。英语口语、听力的差距,使鲜少英语听说训练的“珍珠生”十分困扰,也有办法追赶,顾小梅说,她会用更多时间练习听力。但一个穷孩子来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与不少自小锦衣美食的同学同处一室,他们如何克服心理的阴影?

  鼓励“珍珠生”困境中笑对人生

  从河北辛集中学考入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李昀,这个“十一”长假回家和父母一起做了7天的农活。假期结束,同一宿舍的同学在讲“十一”去哪里玩的时候,李昀的双手还带着玉米秸划破的血痂。

  物质的差距实际上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宿舍的女孩正在发愁怎么搭配衣服的时候,李昀说,我根本没这种烦恼,因为就这么几件衣服,不存在搭不搭的问题。开朗的李昀没有为这些问题所困,她说,贫穷也不是丢人的事。

  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这样的心态。张君达说,“珍珠生”大多命运坎坷,有些人自卑、内向、不敢讲话。他们和一所大学的心理学系共同开设了一个课题——“珍珠生”心理辅导。不仅如此,今年暑假期间,“新华爱基会”在云南、四川、甘肃、河南、江西五省举办了“珍珠生”夏令营。7天里,在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的辅导下,5所学校的“珍珠生”通过拓展游戏、英语交流、文艺表演等形式,培养他们团结、自信,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夏令营虽然短暂,张君达说,效果非常好,很多“珍珠生”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变。在“珍珠夏令营特刊”上,“珍珠生”张麒则写道:“我们珍珠生是坚强的,我们也会学着像哥哥姐姐一样,用一种开朗的心态去生活,把眼泪擦干,笑对人生。”

  从今年9月开始,“新华爱基会”还陆续在上海、哈尔滨、大连、天津、北京等地举办了10场“珍珠大学生”联谊会,希望“珍珠大学生”通过联谊,可以互相结识,彼此交流。

  当然,“捡回珍珠计划”乃至“新华爱基会”都还任重道远。张君达说,2010年,“捡回珍珠计划”又增加了4400名“珍珠生”,“珍珠生”累计已达到1.2万多人。规模越大,管理压力也越大。要保证品质,必须非常小心。“做慈善也得和做企业一样,要有续经营、不断创新。”(记者 孙立极)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