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一个外来人眼中的台湾:生活流程繁琐而又环环相扣

2010年12月19日 1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发署名赵琬仪的文章《两个台湾》,笔者透过刚到台湾的一些经历,向读者讲述了台湾的办事效率。

  文章摘编如下:

  直到我要赴台湾,才真正体会到新加坡人对台湾的好感是如此深。

  送行的饭桌上,友人如数家珍帮我计划登台后可进行的康乐活动。从综艺节目、夜市小吃、流行音乐、表演艺术、文学电影、登山跳岛,甚至选举政治,台湾是很多朋友憧憬中的精神第二故乡。

  台湾人友善亲切,服务DNA比心细的日本人多几分热情人味,也比伶俐的香港人多几份诚恳直爽。要在一个洋溢着人情味、焕发着人文气息的社会落户,应该是一件如沐春风的美事。

  但是,这不过是游客看到的明信片式定格的浪漫镜头。直到我开始办理落户所需的重重手续,才认识到台湾人“麻糬”般质感的人情味是日常繁琐的生活流程中打磨出来的。难怪这么“Q”,这么软。

  在台湾,要开银行户头、申请手机、甚至租订宽频电缆,都需要“双证”。所谓“双证”,指的是台湾人的身份证,和其他次要的有照证件如驾照。至于外国人,就需要居留证和护照。有银行服务员甚至不放心外国人的居留证和护照,还要工作证明。碰到这种情况,台湾“新闻局”发的记者证也能派上用场。

  我在香港念书时,有大学录取证明便能申请签证,拿了签证直接便可申请香港身份证。

  问了同事,又问台湾朋友,大家都没有去质疑“双证”的需要。也讲不清楚为什么需要双证证明。预防假冒?冒得了一张,冒第二张、第三张,第N张有多难?

  在无法办理居留证,连护照也要交给“外交部”领事事务局转换签证的十天里,我是动弹不得的,甚至正逢台北各大百货公司周年庆,想办个百货公司会员证,以换取“好康”(好处)都束手无策。心想:“想马上刺激台湾经济也没有得到鼓励。”

  “移民署”我多跑了一趟。第一趟,我没有租约,又没有到“外交部”更换之前在新加坡申请的60天留台签证,对方不受理。签证要办两次,一次在来台前,一次在登台后。与此同时,原来由台湾当局颁发的工作证明、总公司的聘用证明信件,以及我的护照,这些证明文件在同一政府领导的另一个部门的定义里还是不够的,我还需要证明我有一个居住地址。

  台湾朋友安慰我说:“你会渐入佳境。这些琐事处理好了,在台湾生活和工作是没有这么麻烦的。听说外国公司来台湾设立公司,要跑很多个部门,收集近1000个印戳才办完噢。”话外之音是,我才多跑三四趟,算简单容易了。

  我对朋友的话有保留。繁琐而又环环相扣,少一样便寸步难行的行政流程直接暴露了台湾吸引外来投资和国际人才的包袱。这个包袱若放入两岸关系以及台湾的特殊性去解读自然有其历史因素与现实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台湾要争取国际舞台,不能漠视行政效率的潜在问题。

  这一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但限于现有的条规,使到台商登陆,或陆商登台限制重重。本周,台湾友达登陆投资7.5代面板案件占据了各报财经新闻版面。据报道,今年3月友达便向台湾当局申请登陆,但一直未获得批示,结果让三星、LCD韩国商家抢先登陆。

  尽管日前“经济部”已表示本周可通过,但业者对于当局的慢动作仍表达了不满。台湾报章引述了友达很形象的说法:“台湾面板厂登陆先要把自己绑绑手、绑绑脚,然后再上擂台跟人家干架,这种架打起来、风险会不会有点高啊?”

  从大企业体验到的条规限制,小市民感受到的行政效率,台湾迈向国际化之路,到底有多长,有多远?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