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商业繁荣却反商 台湾经济人格分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中国时报:商业繁荣却反商 台湾经济人格分裂
2009年03月10日 14: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0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0日发表署名文章说,台湾是经济人格分裂的社会。商业繁荣,但同时也有强烈的反商情结,动不动就要指控商人剥削。这反映的是台湾经济变迁太迅速,以至于对工商业生活还适应不良。

  文章摘录如下:

  台湾是经济人格分裂的社会。商业繁荣,但同时也有强烈的反商情结,动不动就要指控商人剥削。这反映的是台湾经济变迁太迅速,以至于对工商业生活还适应不良。

  工业化带来高生产力,使农业与工业用愈来愈少的劳动力就已生产过剩。多数劳动力必须离开农业与工业,转移到服务业。另一方面,高生产力使多数人享受了古人未有的高收入,有能力消费他人的服务。例如,从天天自己做饭变为花钱外食,从自制年糕改为外购以省力,从自己出门购物改为付费送货到府。我们已经进入多数人以服务为业的后工业时代。

  服务业成立的前提,是顾客承认服务需要成本,享受方便应该付费。天下没有免费的服务。如果你自己不能天天当义工,就不应期望别人无偿服务。而且,服务也有质量之分。高质量服务需要高收费来维持,有品牌保证的服务会比较昂贵。更有甚者,创新有价。新点子或鬼点子,即使仅举手之劳,也可能吸引顾客而赚钱。

  这些观念,贫穷农业社会的人却很难理解。贫穷社会里,自己做饭、自己缝衣服、自己买东西扛回家。没钱买别人的服务,也罕有机会出售自己的服务。

  不习惯相互购买服务的人,通常也不了解服务的成本。向来到田里自己摘菜吃的人,不知买卖青菜涉及运输成本、摊位成本、中途损耗、资金利息、商业风险,及商人也需要赚钱养家。因此,农业社会的人常将服务收费视为敲诈,将中间商视为吸血鬼。如没有抓药,医生怎可收费?原料不过几元,面包为何卖三十元?产地菜价崩盘,为何菜市场里菜价偏高?

  如此抱怨的人,通常不会想到医师的时间也是金钱,面包店有原料以外成本,果菜运销成本远高于产地进货价格。他们更不会思考,如果商业真是剥削,如果剥削如此容易,为何天天有商家倒闭?为何有成群经商失败的老板在开出租车?这是不了解现代经济的原始反商情结。很不幸的是,直到今天,台湾报纸仍然天天在抱怨商人剥削消费者、获取暴利、抢钱。

  但就在同份报纸,在剥削报道的下一页,几乎天天读到创业报道与赞美。有人将传统食品加上口味变化与花俏包装,生意大好,这是创新(而不是骗人的鬼点子?)有人低价进货,网拍获利,这是新出路(而不是中间吸血鬼?)有厂商冒险创立品牌,获利提高,这是产业升级典范(而不是借品牌涨价坑人?)有厂商以高获利产品补贴赔钱产品,这是商业策略(而不是波萝面包的暴利?)只隔了一页,一会批评敲诈坑人,一会称赞创新获利。

  台湾的媒体,天天上演人格分裂戏码。反映的是台湾在经济上已是工商社会,但文化上却还一只脚在中世纪农村。多数人已以服务为业,绞尽脑汁获利,但却也忍不住要抱怨别人赚钱是敲诈剥削。台湾的商业极端竞争,甚至习于割颈竞争,多数产业其实难有暴利,生意不好做倒是常态。我们何不心平气和的交换彼此的服务,而不是成天又想赚钱又抱怨别人赚钱。

  这当然不表示这社会里没有不公平的商业。任一地方或任一产业,如果没有适当的竞争机制,难免变成垄断,价格偏高而质量低劣。公平交易委员会应该防止垄断。如果任由黑道控制市场,垄断剥削也当然会发生。警察应该制止黑道干扰正当商人。

  但在竞争激烈的一般商业,微利是常态,亏本不希罕,养家不容易,动不动指控别人暴利剥削的老习惯,就请戒了吧。工商业社会需要的是诚实公平竞争的商业伦理,而不是原始的反商情结。(黄树仁)

【编辑:官志雄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