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经济日报:两岸直航是台湾新经济之始

2008年12月15日 09: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12月15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说, 12月15日两岸海运、空运全面直航,从1987年蒋经国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打开两岸互动的第一道门迄今,跌跌撞撞发展21年的两岸关系,今天起将进入新的时代,更为台湾经济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原文摘录如下:

  海基会与海协会11月4日在台北签署的两岸直航等四项协议生效,两岸海路运输将直通,不须再弯靠第三地,大幅缩短航程及转运成本;假日直航包机扩大为天天都有的平日包机,朝发上海、傍晚回台的一日生活圈形成,为往返两岸的民众省下可观的时间与金钱;货运包机也将启动,让抢时间的台商货物有了更多的选择;两岸通邮使包裹邮件的传递更快捷,让认证不费时、遗失率降低。

  整体说来,两岸从间接三通到“大三通”,最直接的实质意义是船舶、飞机等航行器,不必在人为限制下弯靠第三地,省下了燃料及时间;依据国民党智库内部的换算,台湾民众一年将可因此节省新台币310亿元的支出,转换用于实体经济,至少可贡献经济成长率0.01个百分点。

  从绝对数字看,“大三通”的经济效益称不上巨大,这当然只是显而易见的部分,甚至只是最基本的政策效益;未来这一块的效益必然还会再扩大。因为即使现在号称全面直航,两岸间往来也仍有不少限制;这包括了直航航点的有限指定、以定量包机而非定期航线运作、货运包机限点限量等,都还有待双方再协商,依市场需求逐步松绑,做到名副其实的完全正常化。

  尽管如此,今天启动的两岸直航对台湾经济而言,实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首先,它代表了经济政策的思维,从过去两岸绝对敌对的意识形态,转向比较利益的理性法则;这样的转变不代表纯然的一味开放,而是不再凡事负面思考的直观否定,是能以理性的逻辑,选择于己有利的对策与作为,让长期受制于两岸枷锁而畸形发展的台湾经济,终得以正常伸展,探触各种可能。

  在实体经济层面,两岸直航不只是让两岸间的往来截弯取直,更是打通了台湾经济的血路;因为经济快速全球化,让两岸航路限制所制约的,不只是两岸间的人货往来,也一起限制了台湾与世界经济舞台的连结,结果是台湾既未完全搭上大陆经济快速起飞的顺风车,更深陷经济边缘化危机。因此,今天打开了两岸通道,形同一并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关卡;一如众多外商所言,两岸关系不仅不再是台湾经济的减分,还将是产出红利的加分。

  但是,两岸渠道虽通,水到亦可预期,却非绝对必然;直航效益的展现,关键将在于官民的齐心经营。一如前述,两岸“大三通”可以省下很多成本,但如果只是满足于目前既有的人货往返需求,“大三通”的效益也就不过尔尔;真正重要的是,企业及政府能在政策思维松绑及既有的产业优势下,运用刚刚打开的两岸通路,创造出更多样、更巨大的市场;就像马英九日前对航商提出的直航期许,应思考并积极发展新的营运模式,但这不只是企业的事,官方也责无旁贷。

  举例来说,上海台北间的空运直航,最快只要82分钟,比坐高铁往返台北、高雄还近,这个时间就创造了空间,对两地间的人员往返、家庭形态、生活环境、人才训用带来巨大改变,而非仅是有利台商根留台湾而已;又如两岸邮政网络的结合,将提供邮购、网购的发展空间;再如已居世界要角的台湾科技产业,除了强化既有的全球运筹角色,面对彼岸垂直分工上行的压力,如何借用两岸直航掌握优势,可能是更为急迫的;此外,直航的效果还可考虑透过快速设置营运特区的方式,以高度的自由化吸引企业进驻而扩大。这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过程,直航只是台湾发展这条新经济之路的开始;但如何创造出无限可能的直航效果,绝对是操之在己。

编辑:李娜】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