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三通:30年U形回转 从8个半小时到80分钟

2008年12月18日 2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12月18日,担任福州至台北直航包机空中勤务的空姐,着新式服装上岗。 中新社发 郑祚声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凡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凡是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事情,不管面临多少困难,遇到多少阻力,花费多少时间,终究都会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王毅 

  ★ 本刊记者/杨中旭

  12月14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又一次起了个大早,绕道香港北上。经过8个半钟头的旅程抵达天津。

  3年半以来,多次“起大早”、用“跑到夏威夷的时间跑北京”的连战,笃定将是最后一次这般辛苦。

  原本来出席国共经贸论坛(上海)的他,特意转道天津,为的就是见证一个历史时刻的到来。

  12月15日上午9时30分,连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国台办主任王毅,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等人的陪同下,冒着零度一下的严寒,出现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两岸海运直航启动仪式现场。CCTV的直播画面显示,两艘万吨巨轮驶离之际,连战与身边的大陆高级官员逐一握手致意。其中,他与为两岸关系解冻、两岸三通协议达成做出巨大贡献的陈云林握手时间尤为长久。

  两岸分离近一甲子之后,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这一天,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台北、高雄等多个空港、海港同时启动两岸三通。待到连战数日之后返回台湾之时,漫长的8个半小时就将被80分钟所取代。

  现场致辞之时,国台办主任王毅表示:两岸直接双向三通的实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凡是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事情,不管面临多少困难,遇到多少阻力,花费多少时间,终究都会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

  一日生活圈背后的多米诺骨牌

  就在连战等贵宾出席两岸海运直航仪式之前,两岸空中直航已经先行启动。12月15日8时许,东航MU2075航班载着150名乘客从上海浦东机场直飞台北;与此同时,台湾复兴航空332号航班载着144名乘客从台北桃园机场直飞上海。100分钟后,两架直飞班机几乎同时降落在目的地。或许是首次直航强调安全的缘故,直航时间比理论上的最快速度慢了约20分钟。

  80分钟也好,100分钟也罢,两岸空运直航的成功对飞,让两岸“一日生活圈”瞬间成为现实。就在12月15日一大早,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就出现在北京的邮局,给远在台湾的老友、国民党副秘书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发上一份加盖12月15日邮戳、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封航空快信。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渝次表示,两岸书信往来,最快在当天就可收到。

  便利远远不止于此。“早上在沪上喝茶,傍晚时在台北与家人团聚”,一直是赴大陆投资台商的共同心愿。此番三通之后,这项愿景已成现实,有台湾居民告诉台湾媒体:原来飞一趟上海,比做北高高铁(台北至高雄)时间还要短!

  省了时间,省了金钱,双赢的格局不仅仅是两岸居民所乐见,两岸航运业者亦将获得丰厚回报。国家民航局的统计显示,两岸三通之后,以一架空客A330飞机为例,台北飞北京的一个单程,航空里程缩短1100公里,可节省8吨航空燃油。

  2003年以来,两岸包机范围不断扩大,但无论是最初的春节包机,还是后来不断递进的节日包机和周末包机,均属“曲航”,需途经香港飞航情报区往来两岸。

  “截弯取直”的当天,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媒体算了一笔账:从经济面来看,空运直航可以节省的时间效益估计每年超过30亿美元,海运每航次可以节省16小时到27小时,北线不必再弯靠日本石垣岛,每次可节省5000至10000美元的成本,有形效益每年节省40亿美元以上。

  航运成本的节省,立竿见影地反映在旅游业者的报价上。12月15日当天,上海青旅即推出报价仅2999元的台湾4日游,创下大陆范围内台湾游产品的价格新低。

  以往,台湾游的客源以中老年人为主,旅行社为时间充裕的他们打造了多款8〜10天的环岛游产品。但上海旅游业者表示,随着两岸直航正式启动,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赴台旅游。游客往返飞行时间的节省,将让行程安排变得更加宽裕而灵活。

  两岸三通拉升的不仅仅是旅游业。12月15日,台湾股市收盘大涨2.75%。其中,因两岸三通激励航运股飙升5.62%。

  据统计,两岸三通启动之前,周末包机的游客仅仅占到赴台游客数量的十分之一,今后则有望升至一半。随着直航常态化,未来赴台旅游的游客整体数量有望再增三到四成。

  “两岸‘直通车’启动之后,交往的大门就再也关不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30年的U形回转

  一甲子前,两岸分离。30年前,大陆方面率先抛出了橄榄枝,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最早提出了两岸三通的构想,“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之后,两岸有识之士不断创造机会,构建两岸三通的基础,方在30年后得偿所愿。

  1982年,一位曾发起“老兵返乡运动“的台胞取道香港进入大陆,经广州、上海辗转回到故乡舟山,揭开了两岸关系的冰封一角。而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蒋经国在即将离世之前的1987年,终于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才被打破。

  那一年的11月,常州籍台胞周纯娟成为首位获得大陆方面入境证件的台胞。次年,两岸人员往来即“井喷”为43.7万人次。20年后,这一数字增加了10倍,达到480多万人次。

  截至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积已超过4700万人次,两岸融合程度渐成破竹之势。

  但在2007年底的另一组数字,也同时折射出近20年来两岸关系的曲折。与前述的4700万人次相比,大陆居民赴台累积仅为163万人次。

  “这固然与大陆头些年人均收入还不够高有关,但更为直接的影响,来自台湾当局的政策。”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徐博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应台胞探亲的东风,两岸特使颇多往来,并最终在香港达成“九二共识”。同一年,大陆通过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工厂”渐露雏形,台资纷纷北上,竟然造成了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的恐慌。

  1996年,李登辉借道哲学名词,提出“戒急用忍”政策,放缓了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脚步,重创台湾经济。今年刚刚逝世的当时台湾经济界领袖王永庆就曾经以自己的漳南化工厂投资失败为例,批评李登辉为首的台湾行政团队“害了台湾”。

  面对台湾各界的反对浪潮,参加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陈水扁一度做出“三通”承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时任台湾“立法委员”、现任金门县“县长”的李炷峰透露,2000年2月22日,陈水扁来金门“拜票”之时,曾当面提出“将以金门为三通的前奏曲,金门升格为直属‘行政院’的特别行政区”这样的主张和承诺。

  “你看到这样的承诺兑现了吗?这不过是政客的一贯手法。”李炷峰说。

  不仅言出不行,陈水扁甚至还走向反面。在台湾经济界对“戒急用忍”一片反对声中,陈水扁在2001年初祭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将戒急用忍的含义明朗化。

  “刚开始听到的时候,我们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此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对大陆的投资,改为‘有效管理、积极开放’才能说得过去。”

  路越走越窄。期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将两岸关系拖至谷底。绿营依靠两颗子弹再度胜出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蓝营在2005年迈出了促进两岸和解的步伐。3年半之前,胡锦涛和连战各自以党的领袖身份,达成两岸关系的5项愿景,其中之一正是两岸三通。

  进入2008年,随着蓝营的胜选,两岸融合的速度开始加快,“两会”(海协会和海基会)复谈亦已进行两轮,并最终在“两会”复谈的第二轮谈判中达成三通协议。

  尽管外界将12月15日视作两岸全面大三通正式启动之日,但空运直航仍属包机形势。根据二度陈江会(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会谈成果,两岸直航的定期航班将在半年内完成协商,实现真正的空运直航。

  相较于包机,定期航班议题更为复杂,涉及航点、航空公司、航班数目等,而航线如何分配,更是其中最为复杂的问题。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谈判仍将采取“两会”模式,由两岸行政部门直接上桌协商。★

编辑:魏恒】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