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节目堕落史 小S追问初夜问题遭炮轰(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综艺节目堕落史 小S追问初夜问题遭炮轰(图)
2010年06月03日 10:28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字体:↑大 ↓小
小S(左)的“麻辣”功力登峰造极,“初夜”成为节目固定话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前不久,台湾主持人徐熙娣(小S)在红遍两岸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中,追问韩国女子团体“Wonder Girls”的初夜问题,吓得几名成员花容失色。节目播出后,引来韩国媒体炮轰,岛内民众也直呼“丢脸”。

  然而近几年来,台湾综艺节目纷纷走上了“下猛药”路线,节目里大爆艺人八卦、请夫妻讲述闺房情趣已是小菜,互揭疮疤、当众大吵甚或从此不相往来才叫刺激,观众和媒体的胃口早于无形中被撑大。

  “两蒋”时禁说“Bye bye”

  在台湾这样一个看重儒家文化的社会,早期的综艺节目其实中规中矩。1962年,随着最早的电视台──台湾电视公司的开播,岛内综艺节目先驱“群星会”登上银屏。虽名为综艺,但节目的主要表演形式就是唱歌,而且还得配合当局唱些“净化”、“励志”的歌曲。记得早期以服装麻辣著称的崔苔菁,曾因在节目中用讲了句英文 “Bye bye”而受到“新闻局”纠正──电视节目上,一律只能用汉语说“再见”。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凤飞飞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彩虹时代”──“我爱彩虹”、“飞上彩虹”等节目陆续播出。这些节目仍以歌唱为主要元素,兼有访谈、才艺表演,成为往后十几年台湾综艺节目的雏型。后来所谓的综艺“大哥大”张菲、胡瓜等,都是凤飞飞一手带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胡瓜、阳帆的“钻石舞台”,张菲、费玉清的“龙兄虎弟”,徐乃麟、曾国城的“红白胜利”等节目陆续出台。相比之前,唯一多出来的桥段就是安排艺人玩游戏取乐。近来,台视在深夜时段回放1995年的“台湾红不让”,节目中艺人给朋友打电话的恶作剧,现在看来极其老派,但仍让台湾百姓怀念。

  吴宗宪开启“黄色”先河

  “两蒋”时代之后,随着台湾政治环境的开放,过去无法登大雅之堂的闽南语逗趣节目逐渐跃上电视。主持人以极其露骨、低俗的言语进行说学逗唱,一时风靡岛内中南部以讲闽南语为主的草根阶层。今日闻名两岸的台湾少数民族“立委”高金素梅,当年也曾受邀上此类节目鼻祖——猪哥亮的“歌厅秀”。当然,无论如何这种方言节目在电视台都属于“二线”,岛内综艺节目走上麻辣路线,进而成为整个综艺圈的主流,则要从吴宗宪说起了。

  吴宗宪发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此前他还只是胡瓜节目里的一个小弟。当时,吴宗宪看准了新一代收视群对“娱乐”两个字的需求,不但将岛内俚俗文化大量引入综艺节目,并增加了“性”的成分。他时常拿青春美少女作为节目话题,并在2000年前夕打造出“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使台湾综艺节目开始朝“黄色”倾斜。

  当然,除了吴宗宪,台湾综艺节目还有其他“流派”。1997年,“综艺大姐大”张小燕操刀的“超级星期天”,首创了由主持人卜学亮替艺人寻故友的节目形式,同时推出艺人对某个词语比手划脚的猜谜游戏,一时间红遍宝岛。然而观众很快就对这些招儿感到厌烦,2000年台湾“大选”时,岛内各界对政治的热情达到最高点,这使得新闻与娱乐两种元素结合的综艺节目出炉。如政治模仿秀的“全民大闷锅”,新闻类节目与综艺节目的分野日益模糊。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