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大人政坛举足轻重20年 马英九如何殷鉴得失?

2008年05月28日 1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5月28日电 香港《文汇报》28日刊登台湾政治评论员胡忠信文章《台大人执政二十年》称,台大(台湾大学)人掌握台湾政坛二十年,李登辉、连战、陈水扁等台大校友都尝过权力滋味,但也体验过被人民背弃的痛苦。马英九也是台大校友,他能否以李登辉与陈水扁的得失为殷鉴,未来几年就看马英九的表现与绩效了。

  以下是该文摘要:

  马英九24日在说,自“行宪”以来,六位领导人中有一半是台大人,时间长达二十年,台大人对台湾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台大人是功是过,为人民带来幸福或灾难,需要经过舆论与历史学家的检验与评价。

  今年适逢台大建校八十周年,马英九提出上述思考,的确非常有意义。1988年蒋经国过世,李登辉以“副总统”身份继任,1996年首次直选,李登辉当选;2000年陈水扁当选,台湾首度政党轮替,迄2008年交出政权。从1988迄2008年二十年期间,李登辉、陈水扁都是台大校友,2008年马英九当选,他仍是台大校友。如何评价二十年的政治进程,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李登辉、陈水扁两位台大人所主导的“本土政权”,用相关经验来描述,是否世界正在崩溃、价值正在崩盘,为什么政治有如此大的魅力?人民是否乐于分享过去二十年的经验?我们愿意正视二十年已经消逝的事实吗?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吗?

  李登辉走马上任之初,面对国民党威权体制,他所能运用的最大利器就是“本土牌”,而反对运动出身的民进党,以及具有雄厚实力的本土企业家,成为李登辉稳固政权、反制保守势力的最大杠杆。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半叶的国民党“主流、非主流之争”,李登辉得以连战皆捷,正来自于“本土牌”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结果。吊诡的是,在李登辉的默许之下,民进党日渐壮大,“乡村包围城市”,最后也吞噬了国民党而在2000年执政。李登辉所赖以厚结实力的政商关系,也使国民党蒙上“黑金政治”的负面形象。成也李登辉,败也李登辉,国民党在李登辉手上延续了十二年,最后也成为在野党,终结了五十年的统治。

  陈水扁上任伊始,是有绝佳的条件一改国民党执政末期的弊端。然而,陈水扁缺乏国际观、财经训练与人文素养,陷入了权力之毒的泥沼,私心自用、任人唯亲,只对追逐权力与金钱有兴趣,上任不到半年,民调开始往下滑,朝野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耗。2004年陈水扁因离奇而难以解释的“三一九枪击事件”再度连任,陈水扁及其家人的弊案一一浮现,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态下,陈水扁只能用更激进的“台独”诉求自保,其后果是台美关系荡到谷底,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内部民心直往下滑,历经数次选举重创,陈水扁使民进党“输到脱裤”,完全应验了股神巴菲特所说:“海水退潮的时候,就知道谁在裸泳。”

  陈水扁声望跌到最低的时候,“台独”基本教义派提出一个口号:“本土政权就是最高道德。”口号虽然响亮,却不敌主流民意的诉求:台湾需要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当李登辉转向并回过头来批判陈水扁,正如1999年李登辉、连战、宋楚瑜的三头马车分道扬镳一样,本土势力分裂,中间选民成为“愤怒的中间票”,国民党再度夺回政权,“守株待兔”的马英九轻易地击败谢长廷,1988迄2008年的“本土政权”走入历史,新形态的国民党菁英执政;讽刺的是,八年前无官可做的国民党籍官僚再度回来做官,八年来享尽荣华富贵的民进党既得利益者却面临失业甚至坐牢的窘境。

  台大人的二十年,李登辉、连战、陈水扁等台大校友都尝过权力的滋味,但也体验过被人民背弃的痛苦。马英九也是台大校友,更是“经国学校”的毕业生,他能否以李登辉与陈水扁的得失为殷鉴,未来四年甚至八年就看马英九的表现与绩效了。

  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政治人物如果以历史眼光看待自己,就不会陷入权力的自我迷恋,能以愿景与目标驱策自己向前迈进。

编辑:吉翔】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