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称两岸ECFA第2次协商顺利 或5月中下旬签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媒称两岸ECFA第2次协商顺利 或5月中下旬签署
2010年04月01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第2次协商昨日(3月31日)首度交手,双方就ECFA本文部分展开协商。台湾主谈人黄志鹏虽不愿就ECFA本文协商进展多做说明,但他指出,双方已经同意就未来早期收获清单的实施启动临时原产地认定的协商。

  据了解,临时原产地认定,是ECFA本文第4章有关早期收获清单的章节,台湾倾向依纳入早期收获清单的原产地认定,依产品属性,采取依“自制率”或“附加价值占比”,订定较严格的原产地认定标准,以避免其它地区搭便车。例如像汽车,就依“自制率比重”,进行产地认定。

  本文共5章约20条

  两岸经济协议(ECFA)第2次正式协商昨日上午双方以ECFA本文条文为重点工作,集中火力先行协商。黄志鹏说,协商进展相当顺利,上午就完成三分之一的条文,但下午协商结束,黄志鹏对协商进展则语带保留,表示协商谈判中,不方便就细节多做说明。

  据指出,两岸ECFA本文,包括序言及总则、贸易与投资、经济合作、早期收获清单及其它等5个章节,条文约20条。原本以为上午进展顺利,下午可望顺利完成协商,但昨天协商,由原本预定下午5点半结束,却拖延至6点半,记者会也拖延至7点才召开。

  相关人士指出,双方已有共识,同意在签订ECFA后,立即全面启动两岸货品贸易协定谈判,但不设定完成谈判的时程。至于两岸ECFA签署后的贸易救济措施、智能财产权保护及投资保障,是否顺利纳入ECFA本文,双方还待今天再进一步沟通,但黄志鹏对ECFA协商细节均以不方便为由,未做进一步说明。

  台湾倾向10年自由化

  相关人士指出,台湾倾向以在未来两岸签订ECFA后,全面启动“货品贸易协定”协商时,再来界定货品贸易自由化的范围。

  原则上,台湾倾向以10年为完成大部分产品的自由化目标,并争取敏感产品更长的缓冲期,但是,不在ECFA本文清楚载明时间表,但在总则中载明以致力追求经济合作及自由化为两岸共同努力目标。

  唐炜昨日表示,将秉着“快、易、少”原则,尽早就ECFA主要内容,达成协议。唐炜这项谈话也透露,台湾争取约500项早收清单,未来仍充满清单缩水的变量。

  不过,黄志鹏说,大陆提出“快、易、少”原则,之前双方协商时略有所知悉,但两岸ECFA协商,彼此有“要价”(指早收清单),也有出价(讨价还价),大家会致力说明论述立场。

  尤其是区域经济整合,台湾因为贸易藩篱,遭受委屈、不公平竞争,他强调,台湾会加强理由论述争取,特别是在面临东协整合后竞争迫切性的产品,将力争纳入早收清单内。

  求速度无法面面俱到

  唐炜昨日对外界关切其“快、易、少”说法,也提出解释。他说,既然要快,就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早收清单项目就会少。

  国台办主任王毅前天接受专访时,释出大陆商签ECFA五项惠台意涵,包括两岸ECFA商签,将秉持大陆降税产品的金额与出口将少于或低于台湾,降税产品惠及台湾中小企业和基层民众,不影响台湾弱势产业,不要求大陆农产品输往台湾及无意对台湾实施劳务输出。

  昨日ECFA协商,也是大陆领导人纷纷释出“让利”说后,双方谈判代表首度协商。黄志鹏说,两岸经济量体悬殊,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协商,一直秉持诚意、善意的沟通。

  有底线保障弱势产业

  黄志鹏说,假如早收清单,因为彼此的论述说明,而有调整,“这不是我方早收清单立场退缩”。但他强调,大陆方面也有其关切项目,但台湾会坚守敏感性、内需型的弱势产业,不会同意给予大陆早收。

  台当局“经济部长”施颜祥日前表示,面板不列入这波早期收获清单优先协商清单内,并表示目前规划纳入早收清单约500项,但不排除未来俟谈判,有往下降的可能性,颇有回应唐炜“快、易、少”的说法。

  动作加快5月中下旬签署

  两岸ECFA何时商签?黄志鹏表示,双方都有共识以在第5次两岸两会签署协议作为努力目标。

  唐炜表示,两岸商签ECFA,对双方经济发展,一定有正面积极作用,但它不是灵丹妙药,也绝不是洪水猛兽,一无是处,他在营造双方优势互补,应有客观评价。据透露,在大陆提出让利说后,两岸ECFA协商,正全面加速推动,原本规划在第5次两岸两会草签ECFA,可能由原来规划6月时程,再提前至今年5月中下旬。

  黄志鹏昨天结束第一天协商议程后,回复英国“经济学人”记者昨日询问,能否在6月前商签时,也表示“双方的确朝此期待方向进行”。他并以学生寒暑假过后赶作业为例表示,距离6月前商签期限虽急迫,但谈判进展,会愈来愈快。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