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60年来首派官员互驻 台方谨慎选择驻京人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60年来首派官员互驻 台方谨慎选择驻京人选
2009年10月26日 11:4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两岸首次互设的旅游机构官员将分别由海旅会副秘书长范贵山(上图)和台“行政院”第三组副组长杨瑞宗(下图)担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互驻代表不仅担负促进两岸旅游业的重担,其工作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两岸民众对彼此的认知和感情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璟贝发自北京 “破天荒!分治60年,两岸首次互设办事处!”连日来,兴奋的台湾媒体把这个好消息传到了宝岛各地。

  本月19日,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海旅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台旅会)在香港举行了工作会议,双方同意互设旅游办事处,预计明年春节前正式成立。

  英国路透社记者发现,虽然海旅会和台旅会属于两岸民间机构,但派驻人员却具“公务人员身份”,因此历史意义不言可喻。台媒称,这两个办事处将首先成为两岸观光“最直接、最快速的沟通平台”。

  台方谨慎选择“驻京官员”

  “以后去台湾旅游肯定方便许多。”家住深圳的杨女士已经在着手规划不久后去台湾观光。

  资料显示,截至本月20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累计已超过50万人次。台“观光局”乐观地表示,年底人数可望突破60万人次,明年更有望突破百万游客。

  “随着两岸人员往来的密切、各项事务的复杂,互设旅游办事机构已经非常迫切。”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张五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早在去年6月第一次“陈江会”时,两岸便交流了互设办事处的意向。本月15日,台“交通部”宣布,将尽快公布“大陆地区观光事务非营利法人设立办事处许可办法”,首度为大陆设立驻台办事处提供法律依据。

  经双方评估,两岸办事处名字分别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和“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北京办事处”,规模各为10人。

  目前,首位大陆驻台旅游代表由海旅会副秘书长范贵山出任。“台湾旅游好比一本书,我像是才翻开书的第一页,要看完书、看懂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深入的研究。”曾多次到访台湾的范贵山,曾任中国国家旅游局港澳台旅游管理司副司长等职位,他这番“书”的比喻受到了岛内媒体的广泛青睐。

  而首位台湾“驻京官员”也在10月24日敲定人选。出任此职的台“行政院”第三组副组长杨瑞宗是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年51岁的他对台媒表示,自己所学与两岸关系有关,“而且曾经10次到大陆探访老荣民”。由于过去台“行政院”组长一旦有机会升迁,几乎都是“副主委”一级的官职,因此台媒不禁感慨,“可见层级相当高”。

  “台湾方面本次选择人选很谨慎,因为这个代表不仅担负促进两岸旅游业的重担,更重要的是这项任务的好坏还会直接影响到两岸民众对彼此的认知和感情。”张五岳评价道。

  陆客入台申请流程将缩短

  据台“观光局”说,台旅会北京办事处的首要业务及功能,是拓展大陆居民来台旅游市场,为台湾观光产业发展加分。台湾导游协会理事长吴雁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驻京办事处同时也会处理陆客在台旅游的投诉,如购买到假货、保险不全等问题,承担着努力提高台湾观光业品质的责任。

  而海旅会台北办事处以处理陆客在台事务为主,包括陆客在台遭遇的任何“不便或意外事件”,如签证问题、逾期滞留、证件遗失、意外伤害等。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对两岸旅游机构的设立很期待,常因工作奔波于两岸三地的他说:“以往两岸事务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也不高。比如大陆游客在旅游中受伤,那么旅行社只能先告知台湾海基会,再由海基会通知海协会,海协会再派相关人员接受伤旅客回大陆。”

  据了解,等台旅会北京办事处成立后,陆客申请入台许可证不必送到台湾“移民署”,而可直接在当地审批,流程也可望由目前的10天左右,缩短为7天之内。

  “互设办事处,将使两岸沟通更直接便捷。”曹景行说。

  两岸官员互驻新开端

  据台湾媒体报道,“八八风灾”以来股价低迷的台湾观光股,近日在两岸互设旅游办事处的消息激励下,不畏大盘重挫,逆势大涨近3%。“这说明互设办事处,台湾民众很欢迎,特别是台湾观光业者更是喜笑颜开。” 吴雁辉介绍道。

  “这是继‘陈江会’后,两岸的又一突破事件!”曹景行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五岳笑着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两岸关系又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此举将为未来两岸互设更高层级、功能更健全的机构提供典范。”

  在曹景行看来,随着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两岸有望在投资、贸易等领域互设办事处,“或者这个办事处也可能发展成综合事务办事处,双方代表成为两岸事务全权代表”。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