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春林氏族谱见证闽台文化交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福建永春林氏族谱见证闽台文化交流
2010年04月12日 09:59 来源:福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一带的遐龄(霞陵)林氏族人准备重修祖祠“本生堂”,在翻阅本族族谱时意外发现谱中记载了祖辈在清代的许多涉台资料。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翌年设台湾府,不少福建文人以游宦(担任儒学教谕、训导等职)、游学和教书等方式到台湾游历,促进了当时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五里街镇埔头村遐龄林氏族人说,这些都可以在他们重修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桃源遐龄林氏族谱》中找到相应的记载。

  据林氏族人介绍,清代时为便于两岸在语言上的沟通,台湾府、县的教谕和训导大多由福建人担任,教学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遐龄林氏就有两人担任过台湾地方的教职:一是15世林为楫,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举人,“历任闽县、平和、凤山训导、仙游教谕,迁福宁府教授,所至振兴文教,士望多归之”;一是14世林得震,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人,“历任诏安、海澄、台湾、漳平教谕,迁邵武府教授”。根据其他资料查证,林为楫担任台湾凤山县儒学训导的时间是嘉庆九年(1804年),林得震担任台湾县儒学教谕的时间是嘉庆十七年(1812年)。族谱称赞林为楫“秉铎峤瀛(台湾历史上曾被称为员峤、瀛洲),循循善诱,化比苏湖,士尊泰斗”。林得震启程去台湾任职时,“诸生争为诗联扁额以志去思,有‘南诏只今思化雨,东瀛从此被春风’之句”。另外,遐龄林氏14世林乔轩担任过“台湾外委”(外委为清代武官,有外委千总、外委把总、额外外委)。

  “现在有不少地方存在‘高考移民’,其实在清朝也有。”五里街镇埔头村遐龄林氏族人说,清初,台湾由于刚刚开发,文化相对落后,所以入泮较为容易,于是闽南一带的许多士子东渡台湾,以便较容易地取得秀才资格。《桃源遐龄林氏族谱》记载16世有两人为“台邑庠生”:一是林士谦,生活年代在嘉庆、道光年间;一是林德安,生于嘉庆四年(1799年)。林士谦和林德安都是在台湾考取秀才的。

  值得一提的是,《桃源遐龄林氏族谱》在15世林翰生(永春州增生)的纪实中,收录了其次子为他写的志文:“辛酉(1801年),庆夫子署台湾,学以通家,故招府君(指林翰生)赴其幕,护理书柬兼定月课试卷。壬戌(1802年)夏西归,十二月复东渡,命长兄(指林翰生长子)随侍。癸亥(1803年)嘉义县童子科试,署县正堂笠山翟明府闻府君名,延阅试卷,所取皆称得人,遂聘主玉峰书院讲席。府君以先端士习,后定文艺,为教诸生,翕然宗之。”文中提到的“庆夫子”即庆保,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六年(1801年)以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翌年代理台湾府知府;嘉义“县正堂笠山翟明府”即翟灏,字笠山,山东淄川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赴台湾,先后担任台湾典史(兼摄罗汉门巡检)、府经历,数任彰化、南投县丞,一度署新庄县、嘉义县,宦台凡十三年。翟灏在台湾著有《台阳笔记》一书,是记录台湾风物的重要文献。林翰生两度赴台,以学问渊博为台湾地方长官所赏识,参与地方科试的阅卷工作,并受聘主讲于玉峰书院。玉峰书院以遥望玉山群峰而得名,始建于乾隆十八年,现台湾嘉义市有地名“书院里”即因玉峰书院而得名。《桃源遐龄林氏族谱》称赞说:“研田先生(林翰生号研田),旷代逸才,衡文讲学,远渡于台。台处海外,文化初开,得公启迪,狂简知裁。”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遐龄林氏就有族人开始迁居台湾,在族谱中可以找到数十处‘往台’‘殁葬于台’的记载,这些也都是闽台两地交流的重要资料。”五里街镇埔头村遐龄林氏族人说。

  林联勇 施由森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