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纪实:与海西建设"同频共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纪实:与海西建设"同频共振"
2010年04月13日 16:47 来源:漳州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以来,已吸引7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驻,促进了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图为创业园里企业员工正在培育从台湾引进的新品种火鹤花。 邱耀斌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开栏的话 海西春光大好,沃土耕耘希望。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闽在漳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之际,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启动“进百家台企 话漳州先行”大型采访活动。这是闽南日报社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闽南日报社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优势,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努力为“海西建设、漳州先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进漳州新一轮发展的又一实际行动。目前,报社派出的15个采访组已分别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走进台资企业实地采访,并相继发回报道。今日起本报开辟专栏,陆续刊发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历史总由无数瞬间组成,点击则让精彩页面浮现。今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首站就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看望台商,引起了两岸民众和海内外媒体对创业园的关注。漳浦为何能成为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首创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怎样创建发展的?带着思索,记者近日前往漳浦寻找答案。

  追溯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创建历程,人们无法简单地用“从无到有”来概括它。虽然创业园由国家正式批准成立至今只有短短四年时间,但在许多被采访者心中,有关创业园的记忆不仅仅停留在2006年以后——有人认为1999年胡锦涛同志首次视察漳州时,创业园的雏形就已经形成;有人将1997年漳州在全国首批获准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视为创业园的创建起点;更多的人则把目光投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漳州对台农业合作的美丽长卷,投向海西建设大潮中漳州人民先行先试的坚实脚步……

  “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漳浦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说,创业园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漳州对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实践的生动反映。”回想起参与创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日子,当时挂职任漳浦县委常委、首任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现任省委督查室正处级督查员卢沛伦深有感触。他认为,漳浦独特的对台和农业优势、深厚的漳台农业合作基础、海西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两岸关系出现的重大积极变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创业园的诞生。

  漳浦与台湾地亲人亲,独特的对台和农业优势,为创业园的设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台湾的技术、资金和经营优势与这里的水土、资源、人力、市场等优势相互结合,让不少台商看到在漳州投资创业的美好前景,漳浦更是备受台商青睐。”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洪璐说,漳浦既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深厚的对台农业合作基础,为创业园的设立提供了良好条件。

  漳浦县与台湾一水之隔,境内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与台湾具有相似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物节律。“只要在台湾能种养的农作物品种,在漳浦都能很好地生长。” 最早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创业的台商张唐维说。

  漳浦与台湾深厚的人文渊源,更让在此创业的台商有“在家”的亲切感。“我的祖先来自漳浦,清代时迁到台湾南投。回到祖地创业后,处处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感受到祖地乡亲的热情,感觉十分亲切。事实证明,我当初回乡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1993年就到漳浦投资、建立起全球最大茶叶企业的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说。据了解,漳浦全县有台属2.6万人;在2300万台湾人中,祖籍漳浦的就有200多万人。同文同种的深厚情缘,让漳浦、台湾两地的交流合作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没有止步。

  美丽果实离不开肥沃土壤的滋养。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漳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结出的硕果。从1981年漳州市引进第一家台资农业企业开始,就不断有台农、台商跨越海峡回到祖地,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两地农业交流领域不断拓宽。1997年国家批准漳州设立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后,漳州更是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和首选地。作为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九十年代漳州“百里花卉走廊”的加快建设和1999年首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成功召开,更让花博会举办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为海峡两岸所瞩目。

  “早在十多年前,创业园核心区前身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就是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八大园区之一,德全高优农业有限公司、三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台企当时就已落户于此。1999年,胡锦涛同志首次来漳考察时,还参观过这里的台企。”漳浦县委农办副主任、创业园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王建文,亲眼见证了创业园核心区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他认为,创业园的雏形在十年前就已形成。

  主动呼应海西建设,呼应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创业园先行先试的实践赢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有人说,将园区命名为‘台湾农民创业园’有点‘土’,但我认为它直指为台湾农民创业提供平台、实现两岸农民共赢的办园宗旨,响亮而朴实。”卢沛伦说。

  福建省海西战略构想的提出,两岸关系出现的重大积极变化,中央对两岸农业合作进程的高度关注,使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创建蓝图呼之欲出。在采访中、在学习研究中,记者对中央“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对台工作方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惊喜地发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步伐与海西建设的鼓点“同频共振”。

  2004年8月,省委七届七次全会讨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及有关配套政策意见。同年10月,农业部、商务部、国务院台办有关领导到漳浦调研时提出,要在台商投资农业比较密集的地方建立一个平台,重点引导拥有关键技术的台湾农业企业、研究机构、农民到祖国大陆发展,为台湾农民在大陆投资创业提供载体。

  2005年1月,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省委的战略决策转化为人民的意愿。漳州市和漳浦县两级党委、政府敏锐地洞察到了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呼应海西建设,先行先试筹建台湾农民创业园。也是在这年的1月,漳浦在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内启动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并委托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编制了《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规划》,由省农业厅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后转报农业部、国务院台办。

  两岸农业合作进程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2005年连战、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就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与中共领导人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加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等问题。随后,祖国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的政策,两岸农业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无疑给创业园项目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市、县两级的积极申报很快得到省里的关注,当年9月,省长黄小晶专门批示,要求省直有关部门支持创业园项目建设。11月26日,在第七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召开前夕,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了开园典礼,一边推进建设步伐,一边加快报批进度。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纳入全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随之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反应,将海西建设列入部门扶持的重点。漳州先行先试创办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实践,呼应了海西建设,呼应了中央“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和加强两岸农业合作的要求,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同年4月10日,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正式批准设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作为15项惠及台胞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4月15日首届两岸经贸论坛闭幕式上宣布。漳州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新模式。

  2006年10月举行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上通过了《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共同建议》,提出“支持台湾农民、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在项目审批、用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化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同年11月18日,在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开幕之际,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于永维为创业园揭牌。

  2008年11月18日,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作座谈会在创业园发祥地漳浦召开,全国各地台湾农民创业园负责人在会上交流各自创园经验,探讨今后发展思路。12月15日,两岸直接“三通”正式启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更加便利、频繁,创业园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从1万亩到30万亩,从单纯的农田到“五个中心、六个产业区”,创业园规模不断扩大、规划不断完善、建设持续推进

  农业项目是没有围墙的产业,如何以工业化思维办农业,规划好、经营好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创业园管委会历任领导不断探索的课题。

  “当初我来时,园区内还可以见到大片大片的农田,如今都变成了宽敞的温室大棚和漂亮的厂房、实验室。”谈起创业园的变化,漳州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黄瑞宝无限感慨。

  创业园成立四年来,园区规划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规划面积从起初的1万亩扩大到3万亩,再扩大到现有的30万亩。创业园已累计投入近2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的建设,其中核心区投入3000多万元。创业园土地整理项目、智能化标准玻璃温室(一、二期)项目、创业园核心区主干道工程等一批园区重点工程相继实施,科技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全省首个“台农企业之家”,工商、海关等部门在园区设立服务窗口,建立协调会机制;司法机关在园区设立全国首创的“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合议庭办案点”;金融部门与园区企业合作,拓宽园区建设和农业企业融资渠道,为台商提供了更便利的创业条件和更温馨的创业环境。园区还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手段,加强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邀请台湾专家学者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共引进新加坡、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农业专家67人次入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同时对高新技术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优先立项。

  按照“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发展思路,目前,创业园正在规划布局“五个中心、六个产业区”,包括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花卉集散中心、农博会展中心、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演示中心,花卉产业区、果蔬产业区、茶叶产业区、渔业产业区、物流产业区、农产品加工区。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带动了漳浦对台农业的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底,漳浦县共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00多家,总投资3亿多美元;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200多个,引进台湾先进种养殖技术30多项,带动当地推广种养殖面积35万亩以上。

  “如果没有中央对台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海西战略的推动,没有漳州对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的积累铺垫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就没有创业园的今天。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漳州在对台交流合作中不断先行先试的一大成果。”回首创业园的创建历史,漳浦县政协副主席、创业园管委会主任吴川泽这样总结。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