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湾嘉义乡村:“山林之子”的“回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走进台湾嘉义乡村:“山林之子”的“回归”
2009年06月25日 15:23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来吉,一个僻处嘉义县深山的台湾少数民族部落。面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冲击,生活在此的台湾少数民族邹人,正和自己的村落一起,悄然进行一次寻找自我的艰难“回归”。

  翻山越岭来到阿里山乡来吉村时,这里正是一片“空山新雨后”的洁净和明澈。一身民族传统服饰的小伙子阿发夷是记者此行的导览。汉名陈有福的他有着一双山涧般清澈的眼睛,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法律系,几年前辞掉台北的工作回乡帮父母经营民宿。

  来吉位于塔山山麓、阿里山溪畔,这里对外交通甚为不便,却也因而让这里的景色多了几分原始风情,村民的生活也别具乡土风味,给客人送上的祝福更是新奇——“祝你呼吸顺畅”。

  相传来吉是邹人猎户追逐山猪而发现的地方,所以这里又称哈莫瓦那(“神话传说很多”的意思)山猪部落,山猪也是这里的吉祥物。在村子里,时时可见风格古朴的山猪石刻。

  由于雨后初晴,站在村口即可清晰望见高高耸立的塔山。62岁的部落长老陈震魁告诉我们,塔山是邹人圣山,是族中善者往生后灵魂的归处。

  与阿发夷相比,陈震魁是更老一代的“回归者”。曾是职业军人的他,退伍后同样选择服务乡土。回乡时,陈震魁发现村里人口竟然比多年前离乡时毫无增长,这让他在倍感震动之余,开始运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投身来吉的社区发展,致力恢复这里的特色文化,推动山村的繁荣,并希望吸引族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回流。“最大的挑战来自观念的转变。以往族人只需与山林打交道,现在则需要和人打交道,必须要进行自我调适。”

  如果说数年前来吉还是一个普通的山中农村,那么可以说,通过村民的合作努力以及相关机构的辅助,来吉已经逐渐转变为有机农业、观光以及邹人传统工艺多元发展的特色部落。

  在邹人白紫·迪雅奇安娜的艺术工作室,记者看到了大量独具韵味的邹人工艺品。据介绍,白紫的歌声更令人“惊艳”,还曾被知名音乐人发掘并出版唱片。

  当晚,在阿发夷家经营的“兰后民宿”,好客的主人们为我们送上当地风味的佳肴和歌舞。阿发夷和伙伴们表演了他自编自导的“战舞”。阿发夷的妈妈也上场一展歌喉,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高歌一曲邹人情歌《白紫》。

  曲终人散后,品着米酒、听着溪声,阿发夷继续为我们讲述来吉的故事。他说,台湾少数民族在社会中长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缺乏自我意识,自己选择返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找回自己”“找回邹人的自信和自尊”。

  不过让阿发夷略感无奈的是,“回归”山林的年轻人还是太少,特别是来吉目前所拥有的高素质年轻人才太少。“其实山里虽然交通不便,但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产业如民族工艺、观光、民宿等还是很有优势。特别是一些族人往往因为受教育程度低而只能在大城市中充当廉价劳动力,回乡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大家团结协力,来吉肯定会越来越兴旺。”

  的确,团结就是邹人的最大力量。这一点可由阿发夷家旁的瞭望塔来作证。这座3层楼高的瞭望塔是在阿发夷家长者的动员下,由阿发夷家族群策群力修建完成。“只要看到这座塔,我就觉得只要大家齐心,我们就有无穷的力量!”(记者张勇)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