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警察地位一落千丈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警察地位一落千丈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图)
2010年04月02日 15:24 来源: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台湾警察被闹事的“台独”分子打得头破血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这几天,台北市警察局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十几名警察涉嫌包庇赌场被台“警政署”立案调查。这起警察涉黑丑闻在岛内引发热议,但社会舆论并没有大肆讨伐警界,不少人认为相对台军接二连三的丑闻,警方已经相当自律了。台当局对警方的定义是“人民保姆”,因此在很多场合警察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好好先生,这让不少老百姓觉得台湾警察实在有点窝囊。

  警察无奈受制于黑道

  3月29日,台湾检方兵分32路前往台北市南港、中山及大安区等警察分局进行大规模搜索。台湾媒体报道称,有一二十名警察涉嫌与开设赌场的黑道分子勾结,每周收取10万到20万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保护费,包庇多家职业赌场。这起台北市警方有史以来最大的涉黑案被披露后,让台“警政署长”王卓钧大为火光,表示一旦确定警察涉案,绝对从严、从重惩处。

  这个案子出来后,外界自然会对台湾警察有批评,但也有人认为一些制度上的原因使得警察没有办法跟黑道划清界限。在日据时代,岛内老百姓见了警察要鞠躬。到了“两蒋”时代,警察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随时可以抓人。但到了李登辉时代,警察局、派出所领导的任免与经费核准开始受制于各县市议会,从此台湾警察的地位一落千丈。这时一个特殊的生物链也开始形成:黑道怕警察,警察怕议员,议员怕黑道。而更多的情况是,议员或议长本身就是黑道,而且还是鱼肉乡民的黑道大哥。这么一来,台湾警察自然失去了威严,也无法代表公理与正义。

  见人赔笑的“人民保姆”

  对于这起警察涉黑案件,岛内舆论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情绪性的反弹,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台湾警察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

  台当局对警察的定位又是“人民保姆”,与此同时警察又时时处于媒体的监督之下,久而久之,警察便养成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好脾气。在岛内电视新闻里,经常能看到民众对着警察大吼:“警察是什么东西?”这时警察只能赔笑脸。有些司机被警察要求停车做酒精检测便开始发酒疯,把几个警察耍得团团转。还有的嫌疑犯,动不动就对警察大吼:“我的某某是议员,你敢对我怎么样?”警察制服嫌疑犯时动作大了点,对方会立刻大喊:“警察打人!”嫌疑犯拿枪拒捕,如果警察开枪杀了或伤了嫌疑犯,其家属便要控告警察使用暴力,甚至找“立委”出面召开记者会,并要求当局赔偿。

  除了忍让,警察还要做很多工作以满足“保姆”定位。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中县警察的便民服务五花八门,比如帮民众倒车入库,帮老人取钱,帮失业者找工作等等。最让人拍案惊奇的是新竹县警察,一女子在大甲溪畔把钻戒弄丢后,警察硬是通过地毯式搜索在乱石堆里找出了钻戒。

  自掏腰包买手铐抓贼

  警察对老百姓客气是好事,但如果对罪犯也“客气”那就麻烦了。去年11月,台北市一名年轻警察在押送犯人途中被杀,原因是没配备手铐。

  这个事件震惊全台,议员黄珊珊爆料说台北市近8000名警察当中,有一半人都没有配备手铐;而在有手铐的警察中,绝大部分还是自己掏钱买的。警察为什么要自己买手铐?据悉,岛内各警察局的预算由各县市政府来支付,如果一些县市财政不佳很多钱就没办法发,这就影响到配备。

  除了手铐,台湾警察的其他一些装备也常年受诟病。拿警车来说,所有的新车到位一定是先给领导使用,等换下来才拿来办案,所以警察的车子一直比不上歹徒的车子。其次就是枪,台湾普通警察的枪一直比不上歹徒的枪,岛内媒体还经常将两者拿来比较,然后大标题写“这么猛,警察认输”。再有就是防弹衣,很多台湾刑警都会托德国或美国的朋友买防弹衣,因为警方发的防弹衣没人敢用,据说不但又重又闷,防弹效果还不好。

  新闻链接:台警察收入比较高

  既然当警察这么没劲,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台湾年轻人报考警察呢?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大学毕业生考上一般的公务员,收入大概是每月3.2万元新台币,好一点的单位是3.8万元新台币,但只要考上警察,一开始就有5万元新台币以上的月收入。

  过去台湾的警官一般都是警官学校毕业的,素质相对不错,但现在开放一般大学生投考后,一些问题也衍生出来。比如一些通过考试的文科生,他们虽然读书厉害,但是警察专业的训练不够,柔道、擒拿、射击都不行。还有一些女生通过考试,但是要完成执勤任务时往往力不从心,更不要提对付歹徒的经验。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无法完成执勤任务,近几年台湾警察自杀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吴灿)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