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扫平两岸发展障碍应摧毁民进党“拒统”迷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学者:扫平两岸发展障碍应摧毁民进党“拒统”迷思
2009年08月25日 09: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海峡两岸已经走上和平发展之路,是今天两岸多数人的共识。但学者提醒说,这并不意味着深层问题均被触及。不久前,两岸学者汇聚南京,就两岸关系如何消弥危局、寻求进一步突破建言献策——

  两岸迎来可喜新局

  去年岛内政党轮替以来,两岸交流转入快速轨道,两岸关系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对此都予以充分肯定。

  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张麟征用“焕然一新”形容去年以来的两岸局势。她说,两会复谈,一年内达成九项协议一项共识,直航逐步开放,陆客陆资相继来台,台商资金也开始回流,台股房产升幅惊人。不但国共论坛轮流举行,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两岸经济框架协议(ECFA)签订都提上了日程。大环境如此,民进党中有识之士也不畏党纪,纷纷登陆。两岸经贸交流热络,文化交流升温,紧张气氛大减,加上台湾受邀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卫大会,两岸一家,呼之欲出。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综合室主任彭维学总结,去年的两岸关系呈现4个特点。一是形成多个官方、半官方的沟通渠道,其中包括两会、国共论坛、海峡论坛以及博鳌论坛;二是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迈上新台阶,“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往来由“单向间接”变成“双向直接”;三是互信增强,高层互动频繁。两岸在抗震救灾中密切合作,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与国民党领导人会面,大陆多方帮助台湾克服金融风暴冲击;四是在国际社会的关系大幅缓和。大陆诚挚呼吁“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台湾成为WHA观察员,连战出席APEC峰会,台湾参与国际活动取得突破。

  两岸关系仍面临变数

  两岸问题源自几十年历史纠葛,冰冻三尺,能否一朝化尽?前途是否已是一片坦途?学者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路,仍存在诸多障碍和变数。

  彭维学说,以下几个因素,可能成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绊脚石”。

  首先是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方面存在明显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地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分歧,若处理不好,将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其次是岛内民意走势复杂,一年来甚至出现“统消独长”的反常现象,争取民心仍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再次,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容低估。最后,民进党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受“台独基本教义派”强力牵制,民进党短期内务实调整两岸政策有较大难度,仍是两岸关系发展不能忽视的隐忧。

  张麟征认为,两岸关系中的最大难题还是认同问题。台湾的“国家认同”,受台当局立场影响很大。两蒋时期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支持统一。1993年“陆委会”民调显示,自认为是中国人或既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的,比例高达85%。李登辉后期已经出现变化,但直到2000年这个数字也有52.9%,支持统一的比例仍高过支持“独立”。民进党上台后情势丕变。从2003年到2009年,民调显示统一的支持度一直在10%上下移动,最高的16%出现在2005年至2006年“台独”支持度最低时期,而统一支持度最低的8.3%,却出现在马英九执政满周年时。究其原因,是否和马英九主张“不统”有关?如果不扭转这一情势,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肯定不利。

  破除“拒统”迷思 塑造共同价值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走出更为宽阔顺畅的和平发展之路?学者就此提出许多建议。

  美国纽约大学终身教授熊玠指出,要扫平两岸发展路上的障碍,第一步应该从法理上彻底摧毁民进党炮制的“拒统”理论与迷思。他指出,自李登辉到陈水扁,20年间炮制“台湾主体论”、“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理论,都是为台湾法律地位另辟蹊径,期与中国的政法脐带切割,其中最能取信一般台湾民众的,是“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理论与假象。

  熊玠说,依据国际法规定,结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盟国与日本1951年在旧金山签订的和平条约,以及日本1952年与“中华民国”签订的双边合约,民进党的歪理邪说不难一一破除。但台海两岸必须就台湾地位、一个中国的涵义达成共识,才能让民进党无隙可乘。这必须要两岸组成一个高阶层合议小组,密切磋商、彼此琢磨,方能定案。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戚嘉林博士表示,今日台湾分离主义仍炽,两岸要走好和平发展之路,必须着手恢复台湾人的祖国意识。这就要以力挽狂澜的力度,扭转长达数十年遭歪曲的台湾历史,推动台湾历史的“转型正义”,回归正常的“台湾意识”。

  “欲亡其国者,先亡其史”。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教授谢大宁指出,民进党8年当权期间,在台湾借“教改”之名,大幅删减中国史,突出台湾史,篡改史实,传递错误史观,相当成功地启动了改造下一代的认同工程,其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唯有寄望马英九当局能够痛下决心,拨乱反正,还下一代以正确认识历史的机会。

  上海台研所副所长倪永生认为,实现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进程,根本路径是培植两岸共同利益,塑造两岸共同价值,确立两岸同胞对共同家园的认同。他说,两岸追求共同利益,应遵循序渐进,而塑造两岸共同价值,在于培育两岸共同的人文关怀,营造两岸共同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最终创造两岸共同的新文化、新价值。

  “要保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顺利实现,两岸应开启政治谈判。当前的局势表明,两岸开启政治谈判的历史机遇与有利条件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王鸿志说,大陆三代领导人对开启两岸政治谈判始终持积极态度。马英九胜选后,坚持“一个中国”,承认“九二共识”,为两岸政治谈判奠定了政治基础。岛内主流民意支持两岸关系持续改善,也为未来开启政治谈判累积了民意基础。(王平)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