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湾政治文宣产业 要选赢?先包装!(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揭秘台湾政治文宣产业 要选赢?先包装!(图)
2010年04月28日 12:06 来源:海峡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马上’就会好”!这句几乎贯穿2008年台湾“总统大选”的口号您一定不陌生,它不仅为马英九“当选”加分,更让人见识到了台湾政治文宣的深厚功力。事实上,在台湾纷扰的政治土壤中,文宣影响选举的例子不少,政治文宣产业更悄然结果。

  近日,海峡导报记者特约电话采访东森亚洲新闻台总编辑林天琼,台湾世新大学传播所所长、口语传播系教授游梓翔,带您走进这个独特的产业。

  政党恶斗,文宣产业的“政治土壤”

  “台湾选举太多了,每年小到乡镇里长,大到县市长、‘立委”、‘总统’……都要打选战。”在林天琼看来,与其说台湾政治文宣产业是因为意识导向形成,还不如说是随政党恶斗的时代背景衍生而成。

  毕竟是先有了市场需求,才能衍生出这个产业。

  1992年之前,在国民党 “一党独大”的时代,台湾的在野党习惯用有创意的作品创作大版面文宣,或者制作录影带发送给群众,要不就是利用地下电台举办大型的说明会、靠着大量的传单、演讲和耸动的口号,一再冲击出党外的求存空间。那时,台湾政治文宣还处于土法炼钢阶段,不成气候。

  1992年,台湾开始“总统直选”,政党恶斗越演越烈,一些政治上的 “新面孔”开始着手进行形象包装以应选举,正规广告人开始对文宣产生影响,文宣产业也初具规模。

  此外,据游梓翔介绍,文宣产业的另外一个市场需求,就是推行执政党的政策。

  “政策若没经过系统策划和宣传,可能民众没法接受。”游梓翔举例,之前关于卫生和健康的相关议题,以及最近的ECFA议题,也都经过专业公关公司的策划,并作为幕后推手推出一系列文宣来帮助宣导。

  一手包办,形成“经纪人式”产业链

  在介绍台湾的文宣产业时,林天琼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各式媒体及公关公司。

  林天琼说,每年一到选举季,各大电视台就会接到各个候选人的宣传“订单”,有直接购买广告时段的,也有直接要求电视台进行总体竞选策划的,包括在竞选最后一天的大型活动、晚会等,这块广告额在电视台每年的预算中,不容小觑。

  而政治公关公司的形式则比较特殊,其业务范围就是专门帮候选人竞选或是个别政治人物的形象经营,此外还会参与“政府”的投标案,在每年1月—7月竞选淡季的时候,就调整为一般性质的商业广告公司,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游梓翔更是形象地把台湾文宣产业形容成一家“经纪公司”:政治人物就像公司旗下的“艺人”,需要不断包装才能占领“政坛”这块市场。

  游梓翔介绍,公关公司的文宣更有针对性也更全面,能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策略:候选人若不知名,就负责打响知名度;若社区关系不好,就帮忙经营关系;若出镜率不高,就举办记者会博版面;若形象不好,就设计出场衣服发型;若口才不佳,还能特别训练,或帮忙写稿……

  此外,这类公关公司不但擅长与媒体打交道,还会透过民调精准掌握候选人的支持率,以规划策略。游梓翔说,台湾的政治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因此政治公关业这几年也跟着发达起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文宣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和一般行业不同,没有所谓上中下游,基本上是“一条龙”服务:只要接到专案,就统筹所有资源,不但负责一般的政治宣传活动,还要进行危机处理。

  创意科技,文宣产业的“操作手法”

  游梓翔曾任“连宋竞选总部”发言人、“马英九台北市长竞选总部”发言人、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兼发言人等职,对于如何打好“文宣仗”,自然颇有心得。

  在具体操作手法上,据游梓翔介绍,早期的台湾文宣产业,主要的发送管道是平面媒体和录像带,例如陈水扁1994年竞选台北市长时,当时陈水扁把乌鱼子看成木瓜干、把达新牌衣橱当成电冰箱的憨厚形象,就是靠一份份平面文宣、手册和上百万的录影带传达到民众跟前。

  但媒体生态慢慢发生转变,1998年左右,大量有线台的兴起改变了讯息发送的主要管道,政治文宣开始更注重电视表现,这点从2000年台湾 “总统大选”到2001年为“立委”及县市长选举启动的辅选动员 “世纪首航”,都看得出来:凡是重要候选人以及最重要的辅选角色或“总统”陈水扁本人,演讲时间一定抓在整点或半点,就是捉住电视媒体习惯进SNG(转播车)的特色,半强迫地让陈水扁讲话成为头条或该节的最重要新闻。

  除此之外,只要到选举季节,周末、假日晚上都会看到各党选举造势的现场直播,效果可见一斑。

  可以说,台湾的文宣产业,从最初的挨家挨户拜访,到如今利用高创意、高科技慑人于无形,是经历了政党之间的冲撞和不断败选的惕悟淬砺出来的身手,林天琼这样总结。

  互相谋利,文宣产业的“循环模式”

  据游梓翔介绍,台湾政治公关公司数量多,但“名牌经纪公司”大概只有20家,其中特别活跃的也只有三五家,每逢选举,就特别忙碌。诸如国民党的“御用”公司威肯、战国策等;民进党比较经常用的公关人吴祥辉;以及几个知名的广告人如范可钦、孙大伟等,因为实战经验丰富,信任度也很高,报酬也很丰盛。

  举个例子,范可钦于2000年“总统大选”最后关头前,替陈水扁操刀电视广告,以一天一支的速度,推出了一系列以 “铁汉柔情”为主题的文宣,用广告打动了500万张选票,不但在关键时刻助陈水扁取得 “总统”大位,也进账数百万新台币。

  除了台面上的进账丰厚,游梓翔指出,经过公关公司“捧红”的“艺人”,自然和这家公司有很密切的联系,公关公司会因此而获得一系列资源。而政治公关公司发展至今,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业务就是“游说”,这个是最需要人脉资源的。有资源,就会有商机,更何况台湾很多官员都是学者从政,那么学者要做好政务官自然要借助很多社会资源,这也是公关公司的生存发展空间。

  就像林天琼说的,“蓝”、“绿”,或是“红”,到底谁才是“正”色,向来就不是这些政治公关公司关心的事。对他们来说,当政治人物成为商品,能用什么策略和表现卖掉商品,回收多少利润才是重点。

  海峡导报记者 许巧娜 张燕娟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