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综述:忙于北上寻求“艺术春天”的台湾文化人

2007年12月29日 1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社台北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题:忙于北上的台湾文化人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 董会峰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台商北上大陆“寻金”的时代;本世纪初十年,则是台湾文化人到大陆寻求“艺术春天”的岁月。

  这从越来越多活跃在大陆的台湾音乐人、电影人、戏剧人等就可以看出并得到印证。

  李安,这位在台湾出生成长起来的华人导演,有着中华文化的底蕴与国际文化的视角。近几年,他的大手笔创作都是从大陆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寻找到养分,其作品西片的制作品质,中国片的精神,又涵盖很多内容的特质,使其赢得了国际的赞誉。

  赖声川,台湾现代戏剧大师,从二00一年就北上北京,创办“北剧场”,想在北京精耕,播洒台湾现代话剧文化的种子,并培养出北京本土创作的“表演工作坊”式现代话剧。

  尽管由于“非典”的原因,“北剧场”未能延续,但从去年开始,随着《暗恋桃花源》、《那一夜 WOMAN说相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演出,赖声川和“表演工作坊”带来的台湾话剧热潮开始席卷大江南北。

  音乐人中,罗大佑,将“音乐工厂”设立在北京,制作音乐。蔡琴,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园歌曲之后,近年来,又用“怀旧经典歌曲”再次打动大陆观众。周杰伦,目前在大陆的事业如日中天。而前不久,在北京,全亚洲最大的录音棚落成,系台湾音乐人一手打造。

  面对岛内近年来的经济不景气,台湾音乐人纷纷转战大陆,大陆巨大的观众、听众群,庞大的文化市场份额,都对台湾音乐人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而同文同种没有障碍的可接受度,让台湾文化人在大陆如鱼得水。

  分析台湾文化北上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同根同文同种的优势,这让大陆观众没有陌生感,而台湾文化人的思路开阔、国际视野,又使台湾文化多了新鲜感受。文化的认同产生共鸣,文化的差异产生吸引,这就是台湾文化人北上的根本所在。

  而台湾文化人,来到大陆,也如同到了“中华文化的海洋”,找到了中华文化的根。大陆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资源,民众的文化心理,都深深滋养着在大陆发展的台湾文化人。

  相信,在两岸文化的交流、深化、融合中,有更多的台湾文化人能找到自已的文化发展空间,在大陆焕发他们艺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完)

编辑:魏恒】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