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裁判内幕:曾经没干净的 现在黑哨极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揭秘中国裁判内幕:曾经没干净的 现在黑哨极少

2010年09月02日 15:24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引言:2009年,亚足联正式规定每年9月1日为“亚足联裁判日”。而就在昨天,本报记者和某位中超裁判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对话。这位有多年顶级联赛执法经验的裁判H,算是敞开心扉直指中国裁判界的诸多龌龊,但同时也直言外界对裁判太多妖魔化,导致中国裁判权威扫地,公信力沦丧,而最终因此而受害的,只能是中国足球。

  “9月1日我有话要说”

  这位H姓裁判多年来一直参与中超执法,本赛季也曾执法多场比赛。

  之所以选择在9月1日这天和记者恳谈,H表示“9月1日是中国足协的首个裁判日,难免有些唏嘘感叹。这些年来,裁判一直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好像裁判就是中国足球低迷丑陋的主要罪魁祸首。这种感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特别强烈。我不回避自己,包括我们这些裁判犯下的错误,甚至很多已经够得上犯罪,但我也希望外界对裁判能有一个相对公正的认识,我们肯定不算好,但也不至于头顶生疮脚底流脓那么坏得彻底。现在全社会都呼唤理解,我们裁判也同样需要理解。”

  “没哪个裁判是干净的”

  H表示,在中国的裁判界,尤其是在职业联赛开始之后,裁判吹黑哨、收黑钱,或者是受到“上峰”指令,在比赛中“吹死”某一支球队,的确是比较普遍的事情。而造成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的,是从职业联赛开始遭到赌球的严重侵蚀后慢慢开始的。

  “差不多2003年开始,我们都知道赌球是怎么回事了,如果有哪个裁判告诉你他不知道盘口是何物,那肯定是在装。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以前都是足协领导给你吹吹风,或者是哪支球队来做做工作,从03年、04年开始,就有赌球的庄家托各种关系来做工作,而且有时候球队来做工作,也不见得一定是要求赢球了,有的甚至就是主动要求输球。”

  H表示,自己在中超裁判中资历不算深,但也不算浅,很多事情都见过。“要说我没收过钱,那绝对是装。但我不算狠的,收的次数也不算多。一般的规矩是,适当偏向一点,几万块钱是跑不了的,如果照死了吹,必须赢球,那差不多就得是6位数了。我也听说,有些关键的比赛,有些资历比较深的大腕裁判,能收到20万甚至更多。”但是H也强调,伴随着这个“市场”越来越公开,裁判已经不是影响比赛的最关键因素,“太多的势力会掺杂进来,足协的领导,地方足协的官员,球员、教练、退役球员,甚至是有黑社会背景的庄家,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随波逐流,在其中分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

  提到近日一位即将告别裁判界的名哨,H表示“不去评价自己的同行,这是行规。但是我也看不起有些人总是冠冕堂皇的说一些空话大话,在中国的裁判里,我还真没遇到找不到一点毛病的,谁都不是干净的,管你是金哨银哨,甚至有些名声很差的裁判,说不定还不及这些金哨银哨黑,只是有些人比较善于伪装,或者有比较深厚的背景罢了。”

  “中国裁判水平不差”

  本赛季中超遭遇了太多争议判罚,特别是一大帮年轻裁判参与到执法一线,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H特意在心中谈到这种现象,“其实中国裁判的执法水平并不是很差,至少和那么差的名声比起来,中国裁判在亚洲的水平是过得去的。”

  H解释,职业化以来,到2003年前后,一批老裁判的执法水平其实相当不错,但是也恰恰是这帮裁判受到“假赌黑”影响最深,毕竟在这么巨大而且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抵制住这样的诱惑很难。“经过这一次的扫赌打黑,有些裁判淡出了。上来一些新的年轻裁判,在经验和能力上的确有欠缺。但即便如此,年轻人其实学习的劲头还是很足,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我们快。相信过一两个赛季,他们就能很快成长起来。”

  通过参加这次的“裁判日”活动,H表示也看到了中国足协提出的一些新的举措,比如要选送裁判到欧洲接受培训,增加一些最新的科技手段和辅助工具,“希望足协可以把这些东西落到实处,不要只是说说而已。和中国足球的其他领域相比,中国裁判最大的问题就是和外界的学习沟通不够。都说现在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时代,讯息已经不受国界限制,但要中国裁判在互联网就学习到最新的东西和咨询,还是要靠走出去多参加一些培训,毕竟中国裁判能够执法世界大赛和高等级比赛的机会不多,闭门造车始终是井底之蛙。”

  “职业化不是解决根本”

  对于中国足球裁判职业化的问题,H认为职业化并不是灵丹妙药。“其实欧洲顶级联赛的裁判,很多也有自己的工作,而且他们的综合素质受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的影响,肯定比我们更高。而且他们的收入也远非我们能比的,这个很现实,如果依靠一份丰厚的裁判工作收入,就可以达到小康生活水准,有些黑暗龌龊的东西就可以被规避。但我们中国的裁判,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亚洲其他联赛比,也差了很多。日本和韩国联赛的裁判单场收入,至少是我们两倍甚至更多。而在中国足球特殊的环境下,我们承受的压力却远比他们大得多。”

  H认为归根结底,解决中国裁判的水平问题(非道德问题),还是加强培训和学习。“除了我们这些裁判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足协必须做更多的工作。现在新的足协领导班子,开始在这方面逐渐有了动作,诚意也比以前更足,希望这样的趋势可以延续下去。”

  “裁判现在是弱势群体”

  近段时间,中超和其他各级联赛都出现了针对裁判的恶意攻击,球迷冲入球场追打裁判,球迷抛掷杂物袭击裁判屡见不鲜。H在谈到这一现象时颇感有苦难言,“既然把裁判的工作定义为‘执法’,连执法者都做不到权威的,得不到理解,裁判水平的整体提高就无从谈起。”

  H举例说,国际足联之所以一直不愿用高科技手段弥补错漏判,核心意识就是为了维护裁判权威。“像网球那样引进鹰眼,不是不可以,但足球比赛争议时候较多,每次都借助录像回放,一场比赛要折腾多长时间?更重要的是,如果每次出现争议,球员都可以要求录像仲裁(别指望球员的素质能达到完全不计较的地步),裁判的权威从何说起,很可能每次哨响后都会是一次争议。”H甚至还主动提到了“多裁判制”、“底线裁判”的问题,站在专业的角度,H强调“如果采取新的仲裁体系,就意味着整个裁判培养体制要彻底颠覆重来,资金上的投入还是小事,比如球场内有三个主裁,怎么跑位,谁负责哪个区域,都要彻底重来。”

  H甚至还强调,“全世界裁判界都知道,捍卫裁判权威是这个职业存在的基础。我们承认,中国裁判的确存在一些特殊问题,但因此就要把中国裁判视为异类,中国裁判怎么被折腾都可以,处罚可以公开,谁爱骂就可以骂,谁爱打就可以打,谁还来愿意当裁判?世界杯上裁判还会犯错,而且是那么严重的错误,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中超,这个裁判会怎么样?恐怕他一家子人都活不下去了……”

  H坦言最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不管是警察、教师、医生还是记者,每个行业都有害群之马。在那些恶毒诅咒和攻击我们的人中间,请问你从事的行业,是否也有各种潜规则和见不得人的龌龊事,有些可能比我们裁判圈黑暗更多,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下我们,宽容和鼓励我们?设身处地换个位置看,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哪个患者都可以上来骂你几句踹你两脚,你会怎么想?”

  H最后表示,现在中国足球,包括裁判的大环境,其实已经“纯洁”了很多。“经过扫赌打黑风暴,不夸张地讲,90%以上都是公平竞赛,裁判出现的问题都是技术性的,而非黑哨官哨,希望全社会都珍视这样的环境。裁判们现在是弱势群体,承受的压力很大,社会能给我们一些理解,我们也能更好地学习和进步,这样的健康发展,才是中国足球的最大幸事。”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