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流行“挂牌读书” 反映运动员就业亟待多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冠军流行“挂牌读书” 反映运动员就业亟待多元

2010年09月11日 06:3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尽管退役了,其实我们依然很忙!图为高崚参加某品牌造型周年庆典。
杨威为某款手表代言。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高崚、杨威被华中科技大学“劝退”,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些运动员上学,只是名义上的,他们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也没有读一些应该读的书。这不得不让我们去重新审视运动员的“学历热”——

  前两天,位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内的新生报到处人来人往,一片开学的热闹景象。在一张张充满着期待的面孔中,很快就会加入奥运冠军杨威的身影——曾就读该校1999级本科的杨威,今年又成为研究生院的一名新生。而在此之前的8月30日,杨威的名字却赫然出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因为超过学习年限而拟被“劝退”的学生名单上……

  包括众多奥运冠军在内的优秀运动员进入各大高校求学,曾一度被视为是运动员退役后职业转型的最佳出路。然而,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冠军学生”无法正常上课、无法按时毕业甚至是被提前退学的尴尬,却不得不让我们去重新审视运动员的“上学热”。

  名运动员拿学位渐成“时尚”

  在常人看来,运动员是一个风光与风险并存的职业。在役时,并非每个运动员都能像刘翔和姚明那样风光无限;退役后,也并非每个运动员都能像田亮和刘璇那样成功转型。即使是获得过全国甚至世界冠军的邹春兰和艾冬梅等人,也曾面临着就业的尴尬和生活的窘迫,更何况那些“拿青春赌明天”却没能“潇洒走一回”的众多普通运动员。

  正因如此,优秀运动员特别是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求学”,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种“时尚”。据记者了解,我国专业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学历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1984年至今,奥运冠军中专科、本科以上学历者约占81.95%,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28%。据中国校友网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奥运会前选择就读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冠军就有27人(北体大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冠军班);选择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的有13人(人大为此专门设立优秀跳水运动员班);其次为南京体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随着北京奥运会后更多奥运冠军的诞生,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林跃、火亮、何雯娜、陆春龙等新科奥运冠军纷纷走进大学校园……

  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上学热”,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早在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便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意见》中还专门指出“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习”,此后又将保送范围扩大到了现役运动员。

  变味的“求学”?

  虽然有关部门已将进入高校学习明确作为安置退役运动员的渠道,但运动员“求学”促就业的效果究竟如何却值得商榷。在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学历近年来不断提升的趋势背后,人们所期待的高校与优秀运动员“赛而优则学”的双赢局面却并未如期出现。

  从高校方面来看,吸引世界冠军特别是奥运冠军来校就读,除了响应国家号召,承担更多培养优秀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社会责任外,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在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后,不少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都制定了很多优惠条件吸引冠军运动员就读。比如人大、清华等高校就专门为就读的“冠军学员”度身定制了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放宽毕业年限、单独开班、小班授课甚至是放宽英语成绩等“特殊”政策。

  据《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奥运冠军选择就读排名前十的高校中,除了北京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 5所体育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综合性名牌高校也是奥运冠军们就读的热门选择。

  然而,名校可以选择,不少冠军选手在进入名校后却不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冠军们“挂牌读书”,无法按时毕业的现象并不鲜见。以此次出现在华中科技大学307名“超学时” 拟清退研究生名单中的奥运冠军高崚和杨威为例,他们同是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曾先后4次出现在“未注册研究生名单”中。据该校学籍管理规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否则将被退学……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认为,从读书本身的价值、大学的多元录取来看,运动员上大学、拿学位是十分正常的事,“但与此同时也需要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客观公正地坚持学术标准与教育标准,把多元录取做好,以打消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质疑。”

  运动员就业规划亟待多元

  对于此次“清退”事件所引发的种种争论,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认为,奥运冠军上大学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国内运动员特别是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选择面较窄,使得外界产生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被“低标准”利用的争议。

  “我国体教结合的实践证明,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要辅之以科研,靠转变观念、提高教练素质和训练水平来求得发展。”教育部学生体协秘书长杨立国表示。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建国以来,我国累计退役运动员已超过30万。《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表明,在湖南等8个省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如何在退役后尽快适应社会,如何进行职业人生规划,这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国内对于运动员特别是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辽宁开设了 “辽宁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帮助运动员获得与运动项目相关的体育行业资格证书,为运动员转型培训搭建服务平台;广州正在积极推进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立法,力求从立法层面上解决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北京则通过财政统筹、社会捐助、提取体育彩票公益金等途径建立退役运动员创业基金,扶持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记者 李元浩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