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次仁: 总要有些窗口 让世界懂得登山是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扎西次仁: 总要有些窗口 让世界懂得登山是什么

2010年09月23日 18:04 来源:西藏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扎西次仁也很难明确划分自己属于西藏登山队的第三代还是第四代,总之是最新的一代,这就造成了他留给记者的另一种印象,和之前的受访者不同,扎西次仁可以说是我的同龄人,他身上那股朝气、活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对登山的新阐释,包括他那句“登山需要大智慧”都让我备感亲近而敬佩。

  作为新一代

  他依然懵懂过

  如果硬要拿代际来划分我的这些受访者们,无论是第一代、第二代还是“新生代”,他们身上的共同点都是,初入登山队时对登山的懵懂认识。对于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扎西次仁来说,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但在遥远的日喀则聂拉木县,外界的过多渗入还多少有些新奇。

  扎西次仁便是在这样的新奇中有了对登山的最初体悟。无非是一些好玩的“玩具”,煤气罐、充气垫,甚至登山服。当时游客逐渐增多,去登山的人也多了起来,同乡几个长辈总是赶着牦牛去给外面来登山的人当运输队。一些国外的登山队,因为嫌麻烦,总是在撤营之后,将笨重而不是非常珍贵的部分登山装备赠送给运输工们。因此,作为小孩儿的扎西次仁,偶尔能见到同乡们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儿,即便一个简单的煤气罐都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做梦都想拥有一个。

  但如今,作为西藏登山队这个专业登山队伍里的一员,扎西次仁笑着说:现在再看那种煤气罐,简直太普通啦!

  即便是在20来岁、西藏登山学校到聂拉木招收学员的时候,扎西次仁都不知道登山是什么玩意儿,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于是,他作为西藏登山学校的第一批学员,来到了拉萨这个外面的大千世界。

  因为是福利性质的学校,扎西次仁们学习不缴纳任何费用,刚开始,尼玛次仁校长说,培训2至3年,毕业后回到原籍,如果有登山任务就会派发给他们,他们再过来。但后来尼玛次仁校长不想让第一批学员就那么匆匆结束刚刚开始的登山生涯,同时也便于继续招收学员,在克服诸多困难后,终于在2001年6月成立了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圣山公司”),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公司工作,公司盈利又转而用于登山学校的学员培训,这是一个以业养业的过程。

  扎西次仁由于表现突出,毕业后先是进入圣山公司工作,后又调回登山学校任教,培训新学员。如今,他已转入西藏登山队,当了男子分队的副队长,被视为西藏登山队年轻一代的希望。

  作为新一代 他仍旧畏惧过

  在校期间,扎西次仁因表现突出,第二年便被派去与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一起攀登乔戈里峰。第一次登山就让他有了全新的体验。原本被安排担任低山协作(只需登到5500米)的扎西次仁,自告奋勇登到7000多米。建营过程中,他上上下下几十趟,因为第一次攀登那股兴奋劲儿,扎西次仁甚至没感觉到累,“第一次登山嘛,总想要个高度,其它顾不上那么多。”因为有了7000多米的高度,即便那次全队登顶失败,扎西次仁也不遗憾。

  但令他终身难忘的是,2002年再次攀登乔戈里峰,突击当天,因登顶队员遭遇天气突变,撤回最近的4号营地时,帐篷已完全被大雪掩埋,刚开始,4位队员还在报话机里告诉大家,他们没事,他们很好。但几个小时过去,帐篷仍然不见踪影,天色也暗了下来,4位队员再次通过报话机向大家请求,如果出事,请照顾好他们的老婆孩子时,所有人止不住大声哭泣。当时在3号营地的扎西次仁是个血气方刚的大男孩儿,从不知道生死离别是怎么回事,但那一刻,他也止不住失声痛哭,他哽咽着说:老师,你们一定要小心,一定!

  天遂人愿。不久,帐篷尖露出指甲盖那么一块儿,老师们得救了。“第二天,我们在3号营地那烧好了茶,煮好了吃的等他们。他们下来时,仁那老师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也许是长时间神经紧绷,一到3号营地,他总说些奇奇怪怪的话。”

  震撼的事在那次攀登中还没结束。正当他们要从2号营地下到1号营地时,报话机里突然传来声音说:“次仁多吉,有人掉下去了,你们千万小心!”“谁掉下去了?”次仁多吉非常惊讶。后来得知,是一位巴基斯坦的山友。

  在报话机里听到这些时,扎西次仁正在收拾2号营地的装备,是最后一批下山的运输队员,“而且那时还带着状态不佳的仁那。”

  前面就是巴基斯坦山友掉下山体的路,加上他还带着病人,扎西次仁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下山时,他们将能用的保障措施全用上了,以防万一。路上,他想,那条路他来来回回走了不下20趟,一点意外都没有,巴基斯坦山友怎么会在那条路上出事?

  下去的路上,遇到一位正在往上登的英国山友,他向次仁多吉描述了山难的情景:“就像一只大鸟,急速降落,撞在山岩上,一声巨响又急速降落,这样来回好几次……”英国人说得令人毛骨悚然。

  那之后,扎西次仁总是在下山路上看见脑浆和血迹,他害怕极了,那种感觉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

  后来他才知道,那位巴基斯坦山友在下山时把保障设施挂在了旧绳子上,“你学过那么多登山知识,为什么连新绳子和旧绳子都分不清楚,太大意了!”那之后,沉睡在登山中的扎西次仁一下子惊醒,登山再也不像他以往想得那么简单了。

  作为新一代 他肩负新使命

  “登山不是爬山。它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运动。”

  这是那次目睹山难后,扎西次仁的经验总结。正是登山的智慧,让扎西次仁改变了登山的心态。“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学问,太多太多的科学,稍微一点马虎,都可能导致丧命。”岩石锥怎么打?什么岩石用什么样的岩石锥?如何判断天气?什么情况下可能遭遇雪崩?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好在,此稿的讨论重点并不在这些科普知识上。我们只是想通过扎西次仁的口来告诉读者:登山不是蛮干,是智慧与勇气的挑战。而作为新一代登山运动员的扎西次仁,也主动担起了传播登山精神和登山智慧的重任。

  他说,他已经完完全全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就要努力去学好技术,然后将这种技术传播给更多人,“如果我自己都学不好,那再去教别人,岂不是教人去自杀?”他的比喻有些夸张。

  扎西次仁总结了前辈们登山和他们这一代登山的区别。“以前更注重自己登,因为登山在我们国家刚起步,还有很多山峰等待我们中国人去挑战。到我们这一代,能挑战的都挑战了,经济条件也比以前好了,我们就应该将重心移到登山理论系统的建设、登山与全民健身的结合工作中去了。”

  扎西次仁所说的登山理论系统的建设,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例子,当时作为登山强国的日本,每挑战一座山,都会详细分析山体特征、天气变化情况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而完整地记录下那次登山的全部始末。这些工作,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多少有些不现实,而现在,便到了中国的登山人、西藏的登山人去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了。扎西次仁说:“以前只顾自己登,记录很少,资料也不多,我们现在要重新挖掘,这些过程的经验总结才是我们的大财富。”

  而他所说的登山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最大的运作就是西藏登山大会。每次登山大会,扎西次仁都会不遗余力地告诉前来登山的人们,该注意什么小心什么,他尽力讲得详细些,尽力讲得多些。“总要有那么些窗口,让大家知道登山是怎么回事,也让大家知道西藏有这么一批登山人切切实实地存在。”

  “日本1亿多人口,有80%懂登山,中国13亿人,懂登山的有多少?登山不等于爬山!”数据能说明问题,这些数据时刻提醒扎西次仁,西藏的新一代登山人,任重而道远。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