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筹备做好"减法" 媒体村用的是旧家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亚运会筹备做好"减法" 媒体村用的是旧家具

2010年10月12日 09:56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距第16届广州亚运会还剩一个月。组委会方面已不再只满足于扮演“毕其功于一役、举国办一次大赛”的角色,像一个体育强国那样玩这个“游戏”,将成为中国体育转型的目标之一。广州亚运会在做减法,也在做加法,而无论加减法,一切都只为了在主题歌《重逢》中唱的那样,在“眼睛和眼睛重逢”后,可以“把自豪举过头顶”。

  减浪费 媒体村里用的是旧家具

  亚运圣火传递仪式,精心挑选在距亚运会还剩一个月的时候,于北京天坛祈年殿进行。相较于奥运会,它的规模极度缩小,广东之外,只有四个城市对圣火作展示性传递,相较北京奥运会甚至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都要“低调很多”。

  记者了解到,由于本届亚运会的火炬传递,偏重于普通民众,所以圣火传递的人选,都显得很“低调”。相对于北京奥运会时刘翔在天安门接棒等盛极一时的仪式,这次的亚运首棒选择的是张琳。无论从张琳本人所达到的高度,还是从社会对他的认知程度,都跟当时的刘翔无法同日而语。

  此外,从办赛规模、“烧钱程度”,即使跟多哈亚运会相比,也要逊色很多。组委会办赛之初就提出“节俭办亚运”的理念,甚至像媒体村里的家具,都已经是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用过的“三手品”。

  如此缩减规模,却蕴含着中国体育从大国走向强国的野心。圣火传递范围缩减了,但是长城上采集圣火、天坛办启动仪式、火炬手偏重于普通人,都成为了本届亚运会的特色。当奥运会都举办过之后,留给中国攀登的体育赛事高峰并不算太多——也只剩一个足球世界杯,所以,要承办世界大赛,就需要走美国的模式,让各种大赛遍地开花,成为各大城市的狂欢,这时举办将不再需要“举国”。而不再“举国”,那办“有特色”而不是最烧钱的赛事,才是正常而健康的发展趋势。

  亚组委的一位官员在近日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表示广州有在不远的将来,就有申办奥运会的兴趣。“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大约10年之后,广州将有机会申办一届奥运会,因为10-20年之后,中国就又有机会主办奥运会了。”

  增福利 告别只靠新鲜劲儿支撑的大赛

  尽管赛事的各种规模在缩减,但是广州亚运会的“加法”也同步在进行:修建了大批的场馆、道路、桥梁、铁路和地铁等公用设施,并将这些设施尽量尽快地成为市民享用的“盛宴”。“中国什么大赛都是第一次成功,新鲜劲儿过了,就容易失败了。”上海一位著名的体育赛事运作机构负责人曾这样告诉本报记者。而让赛事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甚至成为“福利”,才是健康的路径。

  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让大型赛事在成为民众体育狂欢节日的同时,也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成为惠民的渠道。广州已经宣布,在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的工作日,市内的所有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铁和轮渡,都将对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使用。

  大型赛事的举办,肯定将对城市的正常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这样的惠民回报政策,也正在成为通行标准,同时,也将为中国举办更多的大型世界性赛事做经验积累。

  也因此,上述那位亚组委官员,可以自信地说:“举办了像亚运会这种国际大赛之后,我认为广州在场馆、赛事组织的经验等方面,应该是仅次于北京的城市了。举办奥运会你需要大量的场馆和设施,而广州已经有了这些设施,我们不需要再为奥运会新建什么东西了。”有场所,更有民众的支持,才是中国体育在“尝鲜”之后需要的正确选择。

  像美国举办大型赛事,已经不再新鲜,1980年的普莱西德湖冬奥会、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中国的各大城市要做到这一点,“惠民”这张王牌是必须打的。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