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提前半月到达广州:金牌是训练的原动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张琳提前半月到达广州:金牌是训练的原动力

2010年11月02日 15:1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州日报11月2日报道(记者 黄越滔)张琳是中国游泳队目前唯一的男子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在之前的广州亚运会火炬北京站的传递中,张琳是第一棒火炬手。张琳在亚运会开幕前半个月就来到了广州,无疑,他将是中国游泳队中最具人气的选手。他的教练陈映红在采访中表示:“和上届多哈亚运会一样,张琳这次也是参加4个项目,上次拿了4块银牌,所以这次,只要能见金,哪怕是一块,我们就会很高兴了。” 不过,张琳给自己的目标至少有两个:1.400米游到3分43秒;2.和队友一起在4×200米自由泳项目上战胜日本队夺得冠军。

在2009年体坛风云人物评选中,张琳被评选为最佳男运动员

  中国游泳队目前唯一的男子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张琳,在距离亚运会开幕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就率先抵达羊城。在完成一系列公开活动后,张琳终于和国家队的队友们在大学城的驻扎地汇合了。接下来的2周,张琳说他要潜心练兵,争取以最佳状态出现在赛场上。面对记者的采访,张琳说出了他的亚运梦想。

  记者:去年你在罗马世锦赛上改写了男子8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从那以后,很多人将你视为中国泳军新的领军人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琳:领军人物的称呼其实都是媒体给封的。对一个集体来说,无论是世界冠军还是刚进队的新成员,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人来担任领军人物,我觉得应该是整个队伍的统筹和领导者。我希望大家关注亚运会游泳比赛的时候,不要将目光锁定在某一个人身上。我相信每一个入选亚运会的选手,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的成绩都是用汗水换来的。至于最终成绩的差别,除了自身具备的能力外,对手的水平也是影响我们成败的重要因素。

  记者:4年前的多哈亚运会,你在3个单人项目上都输给韩国选手朴泰桓,因此很多人都说广州亚运会是你的复仇之战。你自己认为呢?

  张琳:北京奥运会后,我的训练就进入了一个新的4年周期,这个周期的目标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之前的奥运会和世锦赛,增添了我的求胜欲和自信心,但竞技体育领域,自信一定要建立在实力之上。“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每一个参与竞争的人都曾有过的体会。对我来说,亚运会就是2010年非常重要的一次比赛。看过游泳比赛的人都了解,我们的决赛是8名选手,每一个渴望冠军的运动员,要面临的是7个对手的挑战,而不是某一个人。所以在比赛没有结束前,8名决赛选手都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冠军。至于我和朴泰桓,他曾经赢过我,我也赢过他。仅从个人实力上看,我们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比赛考验的是我们的临场发挥和临赛的心理状态。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认真完成最后的备战训练,争取游出令大家满意的成绩。

  记者:谈谈你的亚运目标吧。

  张琳: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有记者问我想不想拿金牌。每当这种时候,我都想说“如果不想拿金牌,那就辜负了代表团赋予我们的机会和使命。”每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无时无刻都会渴望金牌,这也是我们能在枯燥乏味的训练中坚持下来的原动力。但每一项比赛,金牌只有一枚,又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梦想成真呢。所以,我总是对自己说,奋斗的时候不要去想结果。至于这次亚运会,教练说过希望我的400米自由泳能游到3分43秒的水平,那我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另外,我希望中国队能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项目上有所突破。4年前在多哈,我们这个项目输给日本队,希望这一次夺冠的是我们。

  在之前的采访中,张琳的教练陈映红表示:“和上届多哈亚运会一样,张琳这次也是参加4个项目,上次拿了4块银牌,所以这次,只要能见金,哪怕是一块,我们就会很高兴了。”

  记者观察

  真实的邻家男孩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将,到百战成名的泳坛明星,张琳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中国游泳值得骄傲的事情。

  然而,多年的历练没有改变张琳低调、腼腆的本性。用张琳教练陈映红的话来说:“他做什么事情都不喜欢闹腾,不喜欢炫耀。”张琳自己则认为:“赛场上的成绩只是展现了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走下颁奖台,我不还是原来的我吗?”

  2008年奥运会,张琳在比赛结束后走过混合采访区时,因为对现场记者的冷漠,引起了一些媒体的不满,甚至有人在赛后说张琳也开始耍大牌了。对于这个误会,笔者一直想找机会为张琳开脱“罪名”。但张琳却没有一句刻意的解释。在他看来,时间会证明一切,了解他的人会理解他当时的心情。

  为了完成亚组委和国家游泳队的一些公开活动,张琳比国家队的队友们提前3天抵达广州。在一场云集了全国各地记者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张琳再次成为大家追逐的目标。面对采访,张琳几乎是有问必答。采访结束后,一位本地同行惊讶地说:“原来张琳这么友善,我之前还担心不能完成这次采访呢。”原来,这位同行是第一次面对面采访张琳。

  其实,除了北京奥运会那次,笔者认识的所有游泳专项记者都对张琳有较高的评价。尽管张琳面对采访时话不多,但句句都很真实。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张琳头顶的光环越来越耀眼。但一旦走出赛场,23岁的张琳,和我们身边的邻家男孩一样阳光、简单、自然。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