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南方日报:的确需要淡化“金牌情结”

2010年11月17日 15:2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华社记者杨明一篇批评“唯金牌论”的文章,遭到了中国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殷宝林的驳斥。杨记者认为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但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因此他建议从下届亚运开始,淡化金牌,从大学或体协中选拔真正的业余选手参赛。殷团长则认为,竞技体育争夺金牌根本没有错。

  “针尖对麦芒”,但也各有各的道理。在我看来,杨记者显然不是在“颠倒是非”(殷语),他是有一点着急,至于操之过急。如果像他说的派业余选手参加亚运,前提须是改变我们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训练少数精英运动员以发展体育的举国体制;这个前提不改,换上哪个官员主管、领队,都会把成绩放在首位。否则,国家投入那么大,运动员们没个好成绩,如何对得起国人?

  回望一下历史,想一想那顶“东亚病夫”的帽子;想一想68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只有一个人在战斗;想一想26年前我们才实现奥运金牌同时也是奖牌零的突破;想一想仅仅在两年前,我们才实现奥运金牌第一。把这些历史片段归拢到一起,就可知道金牌对于我们具有怎样的非凡意义了。我们需要这样一些令世界瞩目的胜利来振奋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士气,尽情宣泄民族自豪感。一句话,我们太需要用酣畅淋漓的胜利来证明自己。而当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之后,杨记者的思考就十分值得重视。

  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正是因此,我们就不要为一味地被金牌的光芒迷住双眼。为什么要发展体育?毛泽东概括得简明扼要:“增强人民体质。”竞技体育挑战身体极限,表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大众体育则表现为以身体活动为载体的文化游戏。在本届亚运会上,国外的一些运动队伍给我们示范了什么叫做大众体育。比如约旦女足,几乎清一色由大学生组成,平时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踢球,而我们亮相的是职业队,尽管踢了人家10:1,也实在没什么可自豪的。而因为少输了两个球(多哈亚运会中国对约旦12:0),还进了一个球,约旦姑娘对自己的进步无比开心。在她们那里,就是平时锻炼了体魄,赛时享受了乐趣。

  殷团长质疑:竞技体育争金牌和发展群众体育有什么矛盾?诚然,二者并不截然对立,竞技体育的某个项目成就越辉煌,大众就势必越能领略其魅力,进而起到迅速普及该项目并热情参与其中的作用,从而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问题是,在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之后,金牌情结依然过于浓厚,而压缩专业队伍,加大投入完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国民强身健体的需要,完全应该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新方向。潮白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