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张路:亚洲足球水平提升迅速 中国已越落越远

2011年01月30日 16:1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亚洲提升迅速 中国越落越远

  著名足球评论员、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 张路

  通过观看本届亚洲杯,我觉得亚洲足球水平近几年提高较快,本届比赛比前几届的水平高多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亚足联主办的亚冠联赛越来越正规,各国球员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另外,各国都着力抓好职业联赛,注重学习世界足球先进潮流,这对亚洲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与近几届亚洲杯相比,本届比赛的格局有所改变。原来是东亚和西亚球队分庭抗礼,现在东亚球队比西亚球队成绩好。当然,东亚足球主要还是由日本、韩国扛大旗。

  日本队在决赛中胜出,捍卫了其亚洲足坛霸主的地位。败军澳大利亚队也可圈可点,该队加入亚足联后增加了亚洲强队进军世界杯的难度。

  日韩实力高出一筹

  日本和韩国既代表东亚足球的先进水平,其实力在亚洲范围内也是顶尖的,高出其他球队一筹。相比之下,东亚地区的中国队和朝鲜队在本届比赛中表现一般,均未获得小组出线权。

  日、韩足球多年来领先亚洲,应该归功于两国规范的联赛体系及完善的后备力量培训体系,这两个体系奠定了两国雄厚的足球基础,国家队能够长期保持高水平,同时不断涌现有才华的新秀。我曾在网络上看过日本小学生足球联赛的视频,我感觉到了他们深厚的足球底蕴。

  另外,日、韩足球与国际接轨做得比较好,许多球员都在欧洲踢球,一些在欧洲五大联赛打上了主力,有的甚至成为队里的核心球员。这些球员吸收着足球发达国家的精髓,回到国家队效力时自然能把这种出众的意识和能力传授给其他球员。

  看看韩国队的李青龙、寄诚庸、具滋哲和池东沅等主力球员,都是1988年以后出生的。日本的长友佑都、冈崎慎司、本田圭佑、内田笃人和香川真司,也都在22岁至25岁的黄金年龄。如此年轻就能扛起球队大梁,且已在国际足坛打拼多年,可以预见,日、韩未来几年的上升势头还会很猛。

  西亚各队集体退步

  2004年和2007年亚洲杯,东、西亚各有两支球队闯进4强。本届亚洲杯,进入8强的4支西亚球队在1/4决赛中都遭失利,无一队进入4强。本届比赛在多哈举行,西亚球队本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打出如此成绩,确实不能令人满意。

  我对西亚足球不太了解,至于西亚球队集体退步的原因,我只能从自己掌握的信息分析,有的观点可能是推测。首先,西亚足球在俱乐部层面的成绩很好,他们经常花费重金引进强力外援,但这影响了本国球员的发展。其次,大部分海湾国家都很富庶,本国究竟有多少孩子肯吃苦从事足球运动,确实是个疑问。另外,西亚球队喜欢花钱从其他国家引进外援,帮助他们入籍,但这些“雇佣军”的归属感不强,关键时刻难以发挥出最高水平。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西亚的气候比较炎热,也不适宜广泛开展足球运动。

  中国足球任重道远

  本届比赛开始之前,我就说过中国足球短期内没戏。这次失败只是又一次证明了中国足球的现状。通过本届亚洲杯,中国足球界上上下下清醒了许多,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到球迷,都认识到了中国足球和亚洲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客观地说,我们不具备在大赛中打出好成绩的能力,原因并不是教练和球员水平低,而是我们的基础薄弱。

  中国足球要想赶超亚洲强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做好长时间艰苦努力的准备。如果现在认真抓后备力量,20年后可见成效。外界一直说我国的青少年足球基础薄弱,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应该是儿童足球基础薄弱。抓青少年足球是抓13岁以上年龄段的,要我说,应该抓6岁至12岁年龄段的,其实就是小学阶段的校园足球。

  目前,我国校园足球启蒙阶段的教育是一个空白。最近我和一些专家正在编写一套足球入门方面的教材,以备将来学校组织课外活动时使用。普及工作做好了,就能激发儿童对足球的兴趣,从中发现有天赋的孩子,然后在青少年阶段加以培养。20年以后,这些孩子正值当打之年,自然成为了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

  中国队的下一个目标是打进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圈。对此,我同意中国队前主帅米卢蒂诺维奇的观点,还是先打进亚洲区10强赛再说吧,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位。

  (本报记者高炜采访整理)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专题:2011亚洲杯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