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太极拳世锦赛冠军创新武术传承:“下山”又“上山”

太极拳世锦赛冠军创新武术传承:“下山”又“上山”

2022年03月20日 17:3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太极拳世锦赛冠军创新武术传承:“下山”又“上山”
    图为徐嘉与师父王行资武带领徒弟们练习太极。 何蓬磊 摄

  中新网重庆3月20日电 题:太极拳世锦赛冠军创新武术传承:“下山”又“上山”

  中新网记者 钟旖

  学习太极拳的,只能是老人吗?在重庆市南岸区太极拳协会会长徐嘉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2019年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太极剑项目“双料冠军”,这位颇具侠义气质的武当派“资武太极拳术”传承人20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修习太极拳者已逐步呈现低龄化、年轻态趋势,传承之路未来可期。”

  徐嘉介绍说,近七八年,系统修习“资武太极拳术”的弟子就有上万人,不仅来自多个国家、各行各业,还有一家三代、一家五口齐上阵的,年龄最小的仅5岁。她坦言,中国传统武术被更多人接受的背后,是弘扬路径的不断创新。

图为重庆市南岸区太极拳协会会长徐嘉。 何蓬磊 摄
图为重庆市南岸区太极拳协会会长徐嘉。 何蓬磊 摄

  太极“下山”:打开民众认知武术窗口

  2009年,因身体抱恙,人到中年的徐嘉为寻求强身健体之方,在机缘巧合下,跟随武当三丰派传人王行资武修习太极拳。半年后,她的体能从“马步都扎不稳”进步为“可以跑五公里”,徐嘉心中尘封的“武侠梦”也被点燃,遂一心扎入太极拳的练习与研究中,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助力。

  “要想让民众了解太极,要先给他们一个认识的窗口。武术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就在身边。”徐嘉说,人群密集处如公园、社区、广场,都是她引领习武的活跃地带。为让大众改变对太极“老、旧、陈腐”的片面认识,师兄弟们不仅在线上入驻各大社交平台,还把太极拳课程大胆搬进年轻人扎堆的健身房。

图为徐嘉在室外练习太极。 何蓬磊 摄
图为徐嘉在室外练习太极。 何蓬磊 摄

  2016年,武当太极在重庆的传承基地“资武太极道馆”在一繁华商圈开业。这是中国首个武馆与公立图书馆相结合的空间,南岸区图书馆将数千册书籍置于其中。作为开放式的公共场所,往来民众可隔着一道玻璃,感受“一文一武”“一动一静”的东方文化魅力。

  除了在闹市扩大科普面,徐嘉会在固定时间深入乡村基层,向农村民众教授易筋经、马王堆导引术、八段锦、五禽戏等系列健身气功。

  为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徐嘉还把太极拳和健身气功教学送进校园。至今,系列课程已在当地10余所中小学落地,传统武术的普及焕发新生机。

图为武馆与公立图书馆相结合的空间。 何蓬磊 摄
图为武馆与公立图书馆相结合的空间。 何蓬磊 摄

  太极“上山”:为武者辟一方自如天地

  2020年,“资武道馆太极拳术”被列入南岸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资武太极道馆”总部整体搬迁上山。

  徐嘉称,经十余年沉淀,“资武太极拳术”已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区分入门、初中、高阶,且每个阶段又分形、意、气、神4层状态。为更好地传承,因材施教同样重要。她提出“一人一太极”的研学思路,习武者奠定扎实的武术技法后,还需根据自身的体能、心理状态不断调整,达到自我平衡。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不能像流水线般生产。”徐嘉说,武术的功法套路虽然是一模一样的,但人的情感是不同的,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也不同。她期待,习武者将自己置于山林草木间后,能从内心出发,释放并传递武术的温度与力量。

图为徐嘉练习太极。 何蓬磊 摄
图为徐嘉练习太极。 何蓬磊 摄

  徐嘉提到,在社会快节奏生活下,传统武术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的功效被广泛赞同,其刚柔相济、积极向上的武学精神也可为现实提供更多参照,这一精神力量的传播,亦是传承的关键一环。

  记者看到,道馆设在重庆南山海拔400米处,依山傍水。习武者向山而行,在竹林清风间学拳明理,放眼所至又是喧嚣的都市烟火。“我希望每一个习武者上山,都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山下的生活。”徐嘉解释道。(完)

【编辑:陈文韬】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