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需要CBA 更需要学生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成都日报:需要CBA 更需要学生军
2009年02月16日 10:34 来源:成都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当初的“计时钟事件”以及随后被勒令降级,十年之后,当初一蹶不振的四川篮球为什么仍无丝毫复苏的迹象?用圈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不论如何,大力培养优秀青少年苗子乃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照理说,四川篮球在痛定思痛后早就应该改变发展战略,回到建立完善的青训机制上来,但即使在这个领域,目前仍存在不少弊端,这项工作目前举步维艰,这究竟是为什么?

  按圈内人士的说法,篮球发展思路与体制上未能成功转型,同时由于利益驱使,各地在交换优秀年轻球员方面仍障碍重重,篮球发展落后的地区越来越落后,是当下国内篮球发展极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这自然也是四川篮球长时间低迷的主要原因。省篮管中心的解释也很明确——他们并非不让优秀的苗子来四川发展,而是担心他们打了比赛就走人,导致四川篮球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但另一种观点是,你越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就越容易陷入封闭,人才就越不愿来,四川篮球也就永无出头之日。连一个省市的篮球比赛都要限定球员的身份,四川本地的篮球只能是在极低的水平下陷入恶性循环。拿什么来吸引外地人才同时又不用担心人才的流失?决策层和管理者只能抱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大局意识,不在乎一时利益的得失,在青训方面甚至是学校联赛领域就尝试合同制,并给予更多倾向性的扶持政策和较高待遇,这才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目前在三大球领域,国内各省市大多开始采取专业运动队与高校共建的模式,这也是体教结合的一种体现。一手抓高校篮球一手抓中学篮球的闻教授对此就很有发言权,但他认为这不属于“体教结合”的真正内涵。体育特长生的“体教结合”应从中、小学抓起,球员本身应该是学生,教练首先应该是教师,这样这条球星产业链才能永续发展,“这里的孩子成绩都很好,升学率几乎达到100%,他们以后也不用担心进了高校跟不上,出了高校找不到工作……”

  四川篮球需要外力的刺激,正如当年的成都足球,经过梅斯模式、谢菲联模式的洗礼,已经尝到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甜头。其实四川篮球的软环境不错,除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外,各方也在积极培育这片篮球热土——CBA全明星赛在成都举行、成都正积极申办2009年国际篮联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中国篮协应该出台一份类似于亚足联“中国展望”的计划,帮助像四川这样的篮球落后地区逐步提高篮球水平,而不仅仅是为了一支CBA球队、一个未来之星的虚无目标而空耗下去。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