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足协:阎世铎谢亚龙将中国足球送入谷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风暴中的足协:阎世铎谢亚龙将中国足球送入谷底
2010年01月27日 1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九年来,中国足协的所为和不为,使其声誉带着中国足球一起,一步步走向了谷底

  本刊记者/万佳欢 唐磊

  在2000年4月25日阎世铎出任足协专职副主席之前,足协和其他体育协会没有太大不同,没有成为公众特别攻击的对象。

  中国足协先后由7人掌管,第一任足协主席黄中在位24年,1979年,由曾担任解放后第一任国家队主教练的李凤楼接任。其后分别由功勋卓著的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和直到现在依然在中国足球界享有很高威望的年维泗接任。当时无论球队胜败与否,足协和球队都能被球迷尊重看待。

  1996年,王俊生当选专职副主席。虽然国足和国奥队无缘法国世界杯和悉尼奥运会,使其受到了唯成绩论的国家体育总局的不信任,但他在位期间,球市火爆,球迷们心安地享受着每个周末联赛带来的快乐。

  新世纪之后,中国足协先后进入阎世铎和谢亚龙时代,屡屡身处足球风暴中心,足协数次出面,对黑幕采取绥靖政策,并用镇压的姿态抹平事态。

  九年来,在公众对足协不满情绪渐长的过程中,中国足协的声誉带着中国足球一起,一步步走向了谷底。

  反黑:阎世铎毁约

  2001年,中国足球职业化第七年,“假球”已经泛滥成灾。那是足协面临足球市场化发展中第一个严峻的管理考验。

  2001年甲B最后一轮涉及五个球队的两场比赛后,吉利俱乐部老板李书福和绿城俱乐部老板宋卫平决定联手反黑打假。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足坛首次扫黑风暴。时任足协副主席的阎世铎一句“乱世必用重典,矫枉难免过正”,对涉假五队进行了重罚。

  阎世铎来自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正是这位更有“官样”的主席对反黑打假浅尝辄止、“坦白者——杀”的处理方式,直接让足协的形象滑向低谷。也使中国足球联赛滑向对假赌黑失控的深渊。

  在反黑伊始,时任浙江省体育局局长的陈培德对阎还是相当信任的。宋卫平公开绿城给裁判送钱的秘密时,希望自己“掀桌子”,足协来“扫除垃圾”,但他对足协方面能不能下定这个决心很是怀疑。陈培德当即对宋说,自己与阎世铎比较熟悉,也有一定交情,“阎世铎的工作第一步由我来做,看看他的态度,我要说动他。”

  第二天,陈培德和宋卫平直飞北京。阎世铎面见二人时,特意做了打扮:头发整齐,一丝不苟;不打领带的衬衫,深灰色的西服便装——这是陈培德90 年代末在杭州送给他的——表现出了相当的诚意。

  阎代表足协明确表示:你们要相信中国足协,首先相信我阎世铎,只要你们把材料交来,我肯定会一一查处。如果你们认为中国足协不可信,还有国家体育总局,总局上面还有党中央、国务院,总不能不相信吧?现在的问题是你们要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我不好办。

  他的态度赢得了陈宋二人的信任,2001年12月21日,浙江绿城宋卫平向前来调查的中国足协有关负责人交出了一封“黑哨裁判”的忏悔书,并向新闻界公布。

  此外,2002年1月6日,阎世铎还专门飞赴杭州,受到浙江体育局的超规格接待,双方相谈甚欢。在回机场的路上,阎世铎对陈培德表示要“大赦”绿城。他特别强调说:“这个事情不用讨论,就这么定了,但对外不要公开。”陈培德非常高兴,当面给宋卫平打电话,转告阎世铎的上述表态。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一场彻底摧毁中国足球黑势力的雷霆风暴即将展开。

  然而,阎世铎对绿城俱乐部的承诺并没有兑现。“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来过,”陈培德在后来回忆说。浙江省两名体育局官员就此还曾专程赴北京与阎世铎沟通,在足协办公室与阎世铎谈完话后,“阎世铎只把他们送到办公室门口,连说一句吃了饭再走的客套话都没有。”

  前国家体育总局袁伟民局长就曾给阎世铎交过底:“足球的天塌下来,也要你去顶着。”陈培德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指出,“他和其领导的中国足协是主观上不想有作为,‘我要管,要花很大的代价,而且不是我能管的’,这些都是袁伟民接受专访时的原话。”

  当时,中国要筹备北京奥运会,一切不容有失。

  2003年1月29日,北京宣武区法院以“受贿罪”判处主动交出忏悔信的足球裁判龚建平有期徒刑10年。龚建平最后是唯一坦白的足球裁判,也是这场风波中唯一被定罪判刑的足球裁判。揭竿而起的绿城,在所有俱乐部里遭到了最严厉的处罚,罚款80万,多名球员被禁赛。

  陈培德事后曾致信中国足协讨说法,而中国足协以“功不能抵过”一言蔽之。

  事件被媒体披露后,足协的公信力迅速遭到公众质疑。社会大众在痛骂假赌黑的同时,也将有关部门不作为的矛头对准了阎世铎和他所代表的足协。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