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缺赞助球员各奔东西 商瑞华:快撑不下去了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女足缺赞助球员各奔东西 商瑞华:快撑不下去了
2010年04月27日 16:27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网上出现一条消息,在重庆永川进行的一次女足工作研讨会上,中国女足主帅商瑞华爆料:北京女足年仅25岁的王丹丹因队内待遇太低,无奈选择退役摆地摊。参加会议的足管中心主任韦迪感叹到:现在到北京从事保姆的人,一个月至少也有1400元收入,如此看王丹丹们的待遇确实太低了,这种状况对中国女足未来发展非常不利。本报记者希望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深入调查,揭开北京女足的生存危机,并提醒有关方面注意女足运动的危机。

  作为北京女足的一员,从年龄上看,25岁的王丹丹正值当打之年,可她却选择了离去,原因就是北京女足目前面临的尴尬生存现状。透过这一个体现象,本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北京女足近些年的生存状况确实每况愈下,目前该队没有赞助商,只靠着先农坛体校下拨的有限专项经费维持,这一情况让队内不少队员都萌生了去意。

  北京女足在5年前勇夺十运会冠军后,曾着实“风光”了一阵子,甚至球员们一度乐观地说:“这么多年踢球的辛苦值了。”那时,靠着北京城建以及北京兆泰房地产公司的赞助,北京女足一年能有300万元赞助经费,虽然与男足没法比,可在女足圈内这种待遇却数一数二。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北京女足每况愈下,赞助商先是将每年赞助经费削减到150万,去年干脆全部撤出,结果去年为备战全运会,先农坛体校只好竭尽全力帮助球队,还出钱带领球队出国集训,然而北京女足在十一运会上表现不佳,小组赛后就被淘汰出局,此后北京女足生存状况更加难以为继,所有队员都被迫降薪,球队连日常运转都很艰辛。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丹丹、高颖、张雯等部分85年龄段的北京女足中生代队员选择了离开。尽管体育总局最近决定下届全运会女足金牌计算数目大幅提高,可眼下没了钱的女足如何搞下去也是大问题。北京女足教练王海鸣昨天告诉记者:“前天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颍川刚看望了球队,他表示今后会大力支持北京女足,这多少让我们又看到了一点希望。否则如果没经费,今年我们都可能无法参加女超联赛。”

  中国足协前任女子部主任张建强在被捕前曾提出,女超联赛要恢复主客场赛制,每名队员月薪至少要高于3000元。尽管目前最新的女超联赛时间与规则还没有消息,但如果仍有俱乐部准入资质,北京女足仍然不合格。“亚足联之前提出了关于推出亚洲女足俱乐部杯的倡议,如果今年女超真恢复主客场制,可能要求参赛者具备职业俱乐部资质。我们现在不仅连比赛资格都没有,客场经费也没着落。真那样的话,北京女足的前景就惨了。”王海鸣说。

  去向

  姓名 场上位置 当前职业

  张红红 中场 北京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

  刘爱玲 中场 北京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

  金嫣 前锋 先农坛体校人事科

  刘英 中场 北京女足青年队教练

  陈建欣 前锋 宣武区回民小学体育老师

  任丽萍 前锋 曾经在奥组委工作,现就职一家热力公司

  马艳玲 后卫 先农坛网球中心工作人员

  周艳萍 守门员 实验二小体育老师

  曹玥 守门员 月坛体校女足教练

  李静 后卫 小学体育老师

  收入

  王丹丹宁愿选择做小生意也要离开北京女足,根本原因是女足球员的收入实在太少了。经记者调查,目前北京女足队内,像李洁这样拥有16年最长队龄的核心队员,虽是队内收入最高的,但税前工资也仅有2900多元。其余几名老将税前工资才2600元左右,其他球员月薪在1500元,甚至更低,这种待遇简直比不上当今的保姆。

  不仅工资少,北京女足的奖金也少得可怜。不久前,31岁的李洁刚领到了球队挺进足协杯八强的500元奖金,而这已是全队最多的。虽然球队也设立了赢球奖,但最终分摊给每个队员的奖金只有几百元,有些队员甚至只拿到100元。今年春节后,先农坛体校挤出专款支持全队赴昆明海埂基地春训。然而囊中羞涩的窘况却让学校方面无法全额支付教练、队员们的机票钱。

  不仅北京女足这般艰难,其实国内很多女足队员们的待遇大体如此。据河南女足的一位教练告诉记者,他们一线女足队伍的队员月工资也只有2000多元钱,像魏晓芬、赵晓燕等主力球员都已二十七八岁,拿着这样的工资,带着浑身的伤病在场上摸爬滚打,谁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当然,条件也有好一点的。像江苏和大连女足队员收入还算可以。中国女足国门张艳茹等一线江苏球员,从2004年起就已拿到五六千元的月工资,替补也能拿到2000元以上,导致各地优秀女足队员纷纷流向江苏和大连,结果是北京女足人才更留不住。“没钱哪个队员还愿意踢?这一状况不改变,今后会有越来越多像王丹丹这样的队员选择离开。”王海鸣说。(记者刘大伟)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