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郑洁谈赛后收获:发球是关键 海宁是榜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李娜郑洁谈赛后收获:发球是关键 海宁是榜样
2010年01月29日 11:22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先是挽救盘点将第一盘拖入抢7,然后是挽救赛点将第二盘拖入抢7。整场球的比分如此接近,即便输给小威,李娜还是虽败犹荣,从澳网官网的单项技术统计来看,李娜占据三项第一,艳冠群芳。

  首先,在发球时速方面,昨天这场比赛,李娜轰出了一记时速高达204公里的发球,位列本届澳网所有女单球员之首,尾随李娜之后的是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负于她的对手美国人大威的201公里/小时与半决赛中战胜她的对手小威的200公里/小时;在二发接发球得分方面,李娜与比利时人海宁共同在六场比赛中以135分的得分占据榜首。而同样是经历六场比赛的小威,却比李娜少了31分;在破发点的把握上,李娜揽获33分,领先于前“一姐”海宁的31分、同胞郑洁的25分以及美国选手小威的24分。

  “实际上并不太糟。”输球后的李娜带着笑容,“当然输球还是有点失望的,打到半决赛就止步了。不过我认为这对自己有好处,因为我今天打得也很好。”而从这份自信中李娜也清楚了即将步入世界前10绝不会成为终点,“下一个目标?或许是进入世界前5,一步一步来。”

  “我想看了比赛的人都能看出来,她的发球太强。”对于导致失利的主要原因,李娜表示与世界No.1的这场比赛让自己看到了不足的地方,“我想自己需要再多多练习提高发球技术。比赛中小威的发球局我曾有破发机会,但她总是能够以ACE球化解,而且拥有这个优势,她的发球局总是能够打得很轻松,好比如果她想赢下这一分的话,那么ACE球就来了。所以比赛结束后教练也对我说,你需要在发球上好好努力、做改进了。”

  对于这次澳网之行,李娜很欣慰,“这是第一次有两位中国选手一起进入大满贯四强,所以不仅仅对我们自己来说是好事,对网球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好事。”李娜继续说,“我想如果小孩子们看到了我们这一次的成绩,那么也许会给她们带去更多的自信,她们会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想,这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令人开心的时刻。”

  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的最后,李娜也以相当幽默的姿态调侃了一下还未“冲出亚洲”的中国男网,这也是老外记者们最喜欢提起的尴尬问题,“中国的女子既然已经做得这么棒了,那么中国的男人们呢?”“他们还在沉睡中,还没有醒来,”李娜笑着说道,“我也还在等待他们能够醒过来,我相信有一天这是会发生的。”

  郑洁惨败有收获

  教练组把海宁定为学习榜样

  本以为昨天顽强的郑洁可以纠缠海宁,比赛也许是难解难分,但51分钟的用赛时间可见,本场比赛没有任何对抗可言,郑洁赛后分析输球原因是说,“和偶像打球紧张,不是我打得不好,而是她打得太好。”

  郑洁和海宁,两人的身高仅仅相差4厘米,都是不到1.70米选手。“之前我觉得跟高个子打,我的节奏赶着她们,今天是她的节奏赶着我。我跟她打,感觉打网球不一定要高个子,但她的身材证明小个子也可以打得很好。”郑洁坦言,通过这场比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海宁让我知道以后该怎样训练、怎样定位我的打法。”

  实际上,郑洁昨天也精心准备了比赛,同时也曾经有机会。“在她的前两个发球局,我有破发点,但没抓住。当她以3比1领先时,她放得更开,比赛进入她的节奏。”在赛场上,郑洁总是感觉自己被对手控制,“她很全面,我总是摸不清她的套路,有时候上网,有时候削球。当我找到进攻节奏的时候,她又能通过削球、上旋球等将我的进攻化解掉,然后比赛又进入她的节奏。她的进攻性很强,而且失误少。”

  郑洁还透露,自己在这场比赛之前确实有点紧张,因为海宁也是自己最喜爱的选手。“我是看海宁的比赛长大的,但我有相当长的时间没跟她交过手了,海宁的发球很棒,有时速度相当快,对我来说确实挺难招架的。”郑洁还补充说,如果海宁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她还能再拿大满贯冠军,“我希望海宁能夺得澳网冠军,我认为她做了不少准备,她看起来比从前更强壮了,发球更猛更快了,我觉得我已经移动地很快了,但她做的比我好。”

  “比赛结束后,张宇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海宁的打法给我们教练组上了一课!’”不过郑洁笑称“想忘记这场比赛”。

  结束了本年度的澳网之旅,回顾过往的表现,郑洁还是予以了肯定:“成绩我挺满意,这次比赛在发球稳定性、正拍的进攻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因为澳网的出色发挥,她的世界排名已回到前20,让郑洁对今年充满信心,“现在还没有仔细去想排名的问题,我也是刚知道进入了前20。今年刚开始,我想我有很大机会突破我的世界第15的最高排名。”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