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运会透视中国体育:后奥运时代“艰难转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从全运会透视中国体育:后奥运时代“艰难转身”
2009年10月28日 05:43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国内第一个综合性运动会即将落幕。十一运会对于中国体育的最大意义,不是各省市的金牌大战,而是预示和引领“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走向。

  本届全运会,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苗头:从体育观念的更新到办赛理念的嬗变,从传统体制的逐步完善到人才培养机制的多元化探索,从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到对体育强国的理性思考。这让人们听到了中国体育在迈向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踏出的铿锵足音,昭示着中国体育开始“艰难转身”。

  尽管从“艰难转身”到“华丽转身”,也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难探索,但我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这是十一届全运会的历史功绩之所在。

  体育观念:从竞技至上转向全民体育

  “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十一运会唱响的办赛理念引得一片叫好,可以说是中国体育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一个跃进。

  “全运会是竞技体育的较量,以往都立足于金牌之争,但十一运会组委会把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作了很好的结合,实现了竞赛场馆和全民健身场馆比翼齐飞,”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评价说,“老百姓不再是全运会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各项健身和文化活动中,同时也会从全运会举办中得到实惠。”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近日谈到,从他这几天在菏泽、临沂、德州等地走访的情况看,“全民全运”的理念没有停留在口头上,各地的全民健身设施明显改观,老百姓参与健身的热情高涨,这是比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更令组委会高兴的事情。

  曾几何时,竞技体育的一枝独秀使中国体育陷入了结构失衡的局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就凸显了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和全民健身之间、和学校体育发展之间、和青少年体质增强之间的反差和矛盾,特别是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十分严峻。因此,关注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平衡发展已迫在眉睫。

  令人欣喜的是,变化在悄然进行中。北京奥运会后,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节日,即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表明了国家对体育的深刻理解和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今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全民健身的行政法规,同时也是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各项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

  全民参与体育,全民共享体育,表明中国人对体育的认识正在逐步回归体育的本质。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说,体育绝不只是拿几块金牌的事,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给老百姓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这才是体育的价值所在。

  人才机制:从传统体制向多元化模式渐变

  在十一运会的赛场上,郑洁、晏紫、李娜和彭帅4朵网球“金花”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她们在国际职业网球赛场成绩卓著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她们特殊的“单飞”身份。

  由于世界网球的高度职业化,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网协允许4朵金花单飞,从此4人名正言顺地走上职业化道路,告别了我国专业运动队体制下选手的生存状态。按照中国网协与4朵金花的协议,4人享受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的充分自由,只需交纳收入的8%-12%并无条件参加国家队赛事。

  在本届全运会上,彭帅连夺四金,成为“多金女王”,是中国体育界寻求职业体育突破和继续加大全运会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双赢”结局,其意义不可低估。

  在田径赛场,“眼镜飞人”胡凯颇受关注,因为他代表的是拥有纯粹大学生身份的体坛“新势力”。获得十运会百米亚军的胡凯目前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此次全运会代表重庆参赛,尽管决赛垫底,但他仍是我国“体教结合”的成功范例之一。包括胡凯在内,清华大学去年4名学生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让人们看到了普通高校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的潜力。

  中国体育的传统体制能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不过,相对封闭的专业训练体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指出,问题表现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社会孤立,许多竞技项目缺乏群众基础、体育市场滞后、后备人才培养萎缩,年龄造假、使用兴奋剂等运动成绩“谎言化”现象经常发生。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运动员文化教育和退役安置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运动员学训矛盾突出,许多专业队长于运动训练,短于文化教育,有文凭无文化、有文凭无水平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运动员因缺乏文化和技能导致退役后就业难,出口不畅导致进口受阻,直接影响了更多有体育天赋的孩子愿意进体校。

  卢元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熊晓正等专家表示,现行体育体制需要改革完善,要打破体育行政部门高度垄断的模式,让高校、企业、行业等领域的体育资源发挥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则认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应该跳出体育系统的圈子,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而不只是体育部门内部的事。需要推动体育人才培养的业余化、职业化,走出国门,网球金花们和姚明就是成功的例子。

  战略定位: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历史性地登上奥运金牌榜榜首。但从金牌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当前摆在中国体育面前的历史重任。

  何为体育强国?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杨立国认为,所谓体育强国通常要在体育人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各运动项目竞赛成绩、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体育产业状况等方面达到较高的程度。目前来看,我国只是在部分项目竞赛成绩这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其他方面都无优势可言。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指出,北京奥运会上我们拿了金牌总数第一,但没能解决体育的影响力问题。在大众眼里,300多枚奥运金牌的含金量实际上是有差别的,我们在三大球、田径、游泳以及冬季奥运会项目上是落后的,因此即使是竞技体育,我们也要解决均衡发展问题。

  “奥运会一定不是竞技体育的全部,”肖天认为,在世界体育中,奥运会外还有更高水平的职业比赛,大满贯网球赛、欧洲足球联赛的比赛水平远远超过奥运会,一年中大半时间都有比赛,而且更受人们的欢迎,商业价值很高。因此,我们今后要在职业体育上发力狠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正如刘鹏所言,“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我们就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各地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以山东为例,过去4年为十一运会竞赛场馆投入资金105亿元,而用于全民健身设施的资金近50亿元。

  十一运会市场开发的收入超过7亿元,彰显了全运会品牌的商业价值,也预示着作为新兴产业的中国体育产业潜力巨大。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说:“体育可以为国争光,也可以为国增利,所以必须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目前世界上称得上“体育强国”的,也惟有美国一家。体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综合国力包括国家软实力的进步。因此,我们既要有迈向体育强国的决心和行动,也不能急功近利,不求速胜,而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几十年,才能实现中国体育的“华丽转身”,真正迈向世界体育强国。(记者王进业、赵仁伟、刘卫宏)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