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报:单飞仍是举国体制下"双黄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天天新报:单飞仍是举国体制下"双黄蛋"
2010年01月29日 11:18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5年底,彭帅恳请“单飞”,做一名职业球员,无论彭帅在镜头前流了多少眼泪,最后仍然未遂。直到2009年,中国网球管理中心终于做出“允许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的决定,郑洁、李娜、晏紫和彭帅开始走上了职业球员的道路。职业化的第一场大赛就是去年的澳网,金花们的感觉是陌生和无助;而一年后,郑洁和李娜在澳网的辉煌让大家看到了“单飞”的美,李娜更是表决心“要让自己去证明职业化道路的正确”。

  -经济效益

  代言赞助收入滚滚来

  单飞之后,钱成了主要话题。金花们要操心的事情多了起来,订机票、找酒店等琐事都要亲力亲为,此外还要承受自负盈亏的压力,昂贵的教练费用和庞大的团队支出,郑洁曾抱怨过“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小到每一个细节都要自己管”。但这心不是白操的,单飞后的奖金上缴的比例大幅下降,只需向国家缴纳个人奖金收入的8%~12%,如此一来,大大地调动了球员的积极性,比赛打得好了,影响力扩大了,商家就找上门了,腰包就会鼓起来。郑洁因代言名车和珠宝而赚得的广告费就成了训练经费;此外,她还凭借着在单双打中出色的战绩,先后和国内以及马来西亚某航空公司签下了代言或赞助合同。李娜更多的非奖金收入则来源于赞助而非代言。

  不过,相信经过2010年澳网的惊艳表现,郑洁、李娜都将在未来的广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毕竟在2009年某知名广告公司的明星推介中,两人就被视为“成绩提升,关注度大增时,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但诸如“化妆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品牌,至今无商家问津。

  郑洁和李娜在本届澳网的奖金收入也非常可观,李娜在澳网挣得了职业生涯的最高单笔奖金40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240万元。而郑洁除了女单四强奖金外,还有女双打到第三轮,将得到1.56225万澳元的奖金。这样,郑洁的职业生涯总收入已突破300万美元,稳坐中国网球奖金榜一姐地位。

  -坚实后盾

  “夫妻档”带来实惠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道路曾经的碰撞有很多。比如昔日的国家队习惯于管理高薪聘请来的外教,给他们定目标,要求他们要为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服务,而不是瞄准职业比赛。但“夫妻档”的先例无疑拉近两个体制距离,让两个体制开始连接,也让球员享受到了两个体制带来的实惠。

  无论是李娜还是郑洁,在她们的背后都有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作为支撑。张宇和姜山两位前国家网队著名球手,不仅在比赛过程中成为了场边最为忠诚的拥趸,同时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她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引领和指导。“当初,网球队出现夫妻档,就曾出现过不合谐之声,认为这事情发生在国家队里是胡闹。但经过实践,我们应该认识到,夫妻档符合运动规律,符合职业化的特点,不应该指责。”昔日国家队主帅蒋宏伟说。

  -优势互补

  单飞后离不开体制

  高沈阳透露过一个消息,说李娜这次打得好,和她高质量的冬训不无关系,“去年李娜和彭帅主动联系国家队,一起在江门进行了冬训。经过一年的艰苦打拼,她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国家队在科研水平、训练条件、后勤服务方面的优势。”

  和李娜不一样,郑洁并没有去江门。但凭借老公张宇在北京网球界的人脉,在北京训练的郑洁不但使用国家队级别的训练设施和康复手段,也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而对于单飞金花们回到体制内“取暖”,中国网协同样乐于助人。一方面金花们还要为国家队承担国际比赛任务,一方面国家队也能从金花们的身上获益。“冬训期间,征得李娜的同意,我们请她的教练托马斯给国家队其他队员进行技术指导,这就是一种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高沈阳说。

  -因人而异

  单飞并非人人适用

  究竟是不是“单飞”造就了墨尔本公园的奇迹还很难下结论,对于“单飞”与“举国体制”的话题,网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阳也有着自己的看法,“郑洁和李娜都是在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优秀选手,如果体制是关键问题,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优秀人才出现。运动员能不能出成绩,根本的问题不在于体制,我们如果把郑洁、李娜两人的运动生涯十等分的话,她们在单飞之前接受国家培养的占到九等分,而且2004年奥运会双打冠军也是在举国体制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如果是体制先为单飞打下基础,那么个人能力便是能否单飞的关键。李娜和郑洁的成功,证明她们更适应这条单飞之路。而她们在大满贯赛场孤单的身影,却也证明了这条路的艰辛。今年澳网赛李娜是唯一的中国种子,对于中国网球的后备军们,这条单飞之路尚未真正走通。所以高沈阳才会下这样的结论:“从现实情况看,张帅、韩馨蕴、鲁晶晶、周奕妙等一批小将还不具备‘单飞’实力。”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