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京!南京!》PK 《拉贝日记》留一手(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和《南京!南京!》PK 《拉贝日记》留一手(图)
2009年04月15日 10:5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港版海报(上海《青年报》供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月下旬,将有两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在全国公映。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将于22日率先上映,一周后《拉贝日记》将接力上映。昨日,《拉贝日记》剧组在南京举行发布会,出品方华谊公司老总王中磊带着演员张静初、李明等人共同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82岁的李世珍老太太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来到现场,向拉贝与《拉贝日记》表示感谢。

  《拉贝日记》还有个5小时的足本

  由于与《南京!南京!》几乎是同台竞争,王中磊说相信大家都是满怀情感去拍,两个团队都值得尊重。王中磊透露,在影院上映的版本约为两个小时,此外,他们还有一个5小时的电视电影版本正在制作中,已确定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这个想法一早就有了,《拉贝日记》其实是个群戏,不会让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盖过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呈现,电视版里对片中各个人物有更多的细节去表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谈及两个版本中电影场面的取舍,王中磊表示《拉贝日记》的过审非常顺利,当然免不了一些删剪,“比如日军那个‘百人斩’的事,我们费了很大心血去拍,可能过于血腥被删了”,“另外还有一场日军冲进教堂,逼迫里面的人脱光,因为有不少女人裸露的戏也被删”,只是有场拉贝和威尔逊喝酒调侃的戏被删有点可惜,“戏中讲两人喝酒唱歌,歌词讽刺德国纳粹领导人,有些比较直白的诙谐,最后也被拿掉了”。

  82岁幸存者现身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德国人约翰·拉贝担任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一职。当时国民政府只留给拉贝大约450名警察,十几万法币以及有限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之后,在国际安全区里,他和同事们竭尽全力保护南京城的老百姓,建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其中将自己的住所——小粉桥1号改建成西门子难民所,收留保护了606名中国人。昨天,这幸存的606名中国人之一、82岁的李世珍再次出现在拉贝故居时,不禁感动万分。

  李世珍拉着电影《拉贝日记》女主角张静初的手,指着拉贝雕像:“他其实比雕像胖一点,是他救了我的命。”当年在日军进城后,李世珍和她的亲友先后有50余人都在拉贝的保护下获救。“每次日军轰炸,我就躲在拉贝他们撑起来的军旗下面。日本鬼子那时候经常要到院子里来抢妇女,都被拉贝赶出了院子。拉贝是好人,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一定会去电影院看《拉贝日记》,因为他是‘活菩萨’,我想他!”

  张静初边拍边流泪

  当年被拉贝营救下来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世珍的现身让全场无不动容,在发布会现场担任“朗读者”朗读《拉贝日记》的张静初也被深深感染。在影片中,张静初饰演的琅书是南京国际女子学校的一名学生。她全家人都是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她就是南京大屠杀罪行的见证。

  张静初回忆,她在拍摄中总是不知不觉泪流满面,比如有一场从一条满是尸体的街道走过的戏,张静初刚走进那条街,就不知不觉哭了出来。“虽然那些尸体都是假的,但做得十分逼真,我能从‘他们’的动作中看到‘他们死前’还在洗菜、做家务,心里太难受了。”张静初说自己一向比较抗拒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剧本,最后接下《拉贝日记》是觉得这部电影中有一丝温情。

  希望南京题材影片双赢

  《拉贝日记》计划4月29日上映,而同样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南京!南京!》将于4月22日上映。两部影片在电影市场不得不面临激烈竞争。昨日华谊兄弟老总王中磊首次回应这些话题:“我想两部影片在拍摄时都是抱着非常真诚和严肃的态度,应该都被尊重。陆川是我的小兄弟,他之前两部作品都是华谊投资,这次我也很期待他的第三部作品,尤其是在商业性上的突破。我保证会买票到影院去看‘南京’,也希望陆川能买票来支持我们的‘拉贝’,所以首映礼就不会请他了。” 《信息时报》《天天新报》

【编辑:程娟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