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一分钱”唱了一代又一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新民晚报:“一分钱”唱了一代又一代
2009年05月18日 16:09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作曲家潘振声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分钱爷爷”潘振声的去世,引起许多人的感慨。昨天,本报刊登消息后,一位作曲家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一分钱》充满了童趣和符合少儿心理的场景情态。如今,这样的儿歌实在太少了。”

  辅导员 了解学生

  《一分钱》广为流传,潘振声却默默无闻。查阅他的资料了解到,这位儿歌作家创作的《春天在哪里》《嘀哩嘀哩》《小鸭子》《好妈妈》等,至今还被中年人记忆犹新,也仍然出现在幼儿园、小学的音乐课上。其实,潘振声创作了千余首儿歌并非是他在这方面有过人的聪慧,而是凭着他对生活的体验和专心。

  当年,他是上海一所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在社会提倡做好事的热潮里,他的办公桌上有个文具盒,装了很多学生捡到的硬币;放学时送学生出校门,他又每天看到警察在校门外保护学生过马路。把两个场景融合,首尾部分运用了上海民歌《紫竹调》的旋律,用上升音调塑造学生做好事的音乐形象,《一分钱》就诞生了。显然,这首歌创作的构思并不复杂,手法也相当简单,但能迅速不胫而走,学生们学唱这首歌时,能获得共鸣。

  新儿歌 说教太多

  要让年幼的受众产生共鸣,就必须在音乐中、歌词里能使小朋友们感受到鲜明而又熟悉的情感。据了解,这些年来,我国新创作的儿歌数量并不为少,却难以诞生像《一分钱》被全国少年儿童喜欢的好儿歌,与许多儿歌作者缺少生活积累有极大的关系。

  潘振声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的工作和生活的直接感受,没有每天的耳濡目染,他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好歌。记者曾了解过一些新儿歌,大量的作品明显有说教的倾向,或者是空洞无物的所谓“童趣”描绘,与儿童的心态距离甚远。大多数家长都知道,虽然孩子们学唱到了很多儿歌,但与自己小时候的儿歌相比,缺乏琅琅上口中的儿童情趣。

  请老师 参与创作

  如今的儿童,接受音乐熏陶的渠道很多。电视、演出、网络、数字设备,甚至手机彩铃、环境音乐,让孩子们无时不刻地在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如今大批孩子从幼年时代就开始学习乐器,更是让他们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喜好。不过,时代虽在变,但千变万变,儿童的歌曲要符合儿童的心态,让孩子产生情趣共鸣总是不会变。

  因此,当“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前夕,记者向教育部门提出一个建议:鼓励和发动培训幼儿园、小学的老师们,像潘振声一样拿起笔来,为广大少年儿童写歌。最了解孩子的人,一定会创作出孩子们喜爱的优秀儿歌来。记者 杨建国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