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德艺双馨”,好词都在等着被糟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南方都市报:“德艺双馨”,好词都在等着被糟蹋
2009年07月17日 09: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德几斤,艺几两,才可以叫做德艺双馨?陈好最近被这个问题缠住了。她当选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很多网民不高兴,跟她较起真来。她赶紧透过经纪人声称,自己和别的获奖前辈相比,尚有差距。

  陈好吃了年轻的亏。中国人爱说“有志不在年高”,就是因为心眼里老在论资排辈。要知道,这一批德艺双馨的人,还只是艺术工作者,还只是电视领域的,而且已经是第六届,就有80人之众。按照这个标准,加上电影、音乐、绘画,加上媒体工作者、政府工作者、软件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商业工作者,加上前五届和后五十届,中国得有多少个德艺双馨的人啊,难道她陈好都不如这些人?就因为她在这一批人中最年轻,就被逮出来了。

  我顺便查了一下,才发现艺术工作者还真是爱用“德艺双馨”这个词。可怜的“德艺双馨”,它被赋予各种名义出现在各种活动中,甚至还搞了好几届现场比赛。可能我太愚钝了,总觉得一个人去参加“德艺双馨大奖赛”,是一件很幽默的事情。

  我本来以为,自从朱军在《艺术人生》中“恶搞”了这个词一把,它就已经很负面了呢。我说朱军“恶搞”,不是指他的动机,而是效果。现场效果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张学友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主持人朱军以这样的开场白,得意地开始了他对张学友的访谈。张学友看着朱军,说:“什么得意,我听不懂。”根据媒体报道,朱军说他对港台明星都不感兴趣,能不访就不访。张学友这么没文化,大概更让他气馁。但是他仍然如此慷慨地奉送“德艺双馨”,可见这个貌似了不得的词,也不见得多有价值。

  但是网民们较真了,他们觉得,德艺双馨,多么伟大的一个词啊,怎么能够用到陈好这个小女人身上呢?符合德艺双馨标准的人,世界上那才几个啊?其实他们大概忘了了,滥用大词是文艺界的一个通病。我小时候觉得,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不仅唱歌跳舞世界第一,而且每个人背后都有光荣的革命经历、完美的爱情故事和感人的慈悲心肠。幸好有了港台艺人和狗仔记者,我才知道那些词都是乱用的,甚至那些故事都是瞎编的。

  后来大家不大好意思用大词了,一下子就显出了文艺工作者们的词语贫乏。就算那些顶尖的艺人,接受了那么多采访,说了几句让人记住的话?也许这个要求太高了,应该说,有几句话不是陈词滥调?更不用说,你听了一个夏天的超女快男下来,耳朵都快呕吐了,什么“热爱音乐”、“一路走来”、“感谢支持”,总共不超过五句话,每天晚上都要重复几百遍。

  如果你还不明白文艺工作者是怎样糟蹋词语的,我再正儿八经地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工作者去世了,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大家在纪念他的时候,翻出了他写的一篇散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才发现原来胡适的墓碑上,四个大字差点和陈好等人的称号一模一样:“我环顾陵园,只见石阶整洁,盘旋而上,陵墓极雄伟,上覆巨石,墓志铭为毛子水亲笔书写,墓后石墙上嵌有‘德艺双隆’四个大字,连同墓志铭,都金光闪闪,炫人双目。”

  谢天谢地,尽管意思相同,总算没有写成“德艺双馨”。但是我万分担心的是,很快就会出现一场“电影工作者德艺双隆大奖赛”,而且最后有800人获此殊荣。

  最后,我不得不公平地说,在中国,最能糟蹋词语的人,还不是文艺工作者。几十年来,一个个好词,都排队等着被轮番糟蹋。

  -本报特约娱乐评论员 长平

【编辑:张哉麟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