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赵本山当标杆 春晚有点不体面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拿赵本山当标杆 春晚有点不体面
2010年03月10日 16:15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话题

  央视春晚的口碑越来越差,衡量春晚成功与否的标志——赵本山的小品也越来越遭人诟病。赵氏小品火爆与衰退的原因是什么?赵本山现象反映了怎样的审美需求?赵本山在艺术生产组织上的成功与作品审美追求的缺失对文艺创作有什么借鉴意义?3月9日,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月评沙龙”邀请孙广举、郑彦英、周俊杰、杨诚勇、刘景亮、韩宇宏、刘敏言、杨扬、何弘、李静宜等作家、评论家对“央视春晚暨赵本山小品的审美取向及当代的审美思潮”进行了研讨。

  专家观点

  春晚式微是好现象

  精彩点滴:一台春晚测试出了观众对那种自以为是、居高临下、僵化面孔的厌倦。

  春晚居高不下,很不正常;春晚不断式微,才是正常。

  央视春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电视文艺综合类节目,观看春晚,成为全民族仪式性的新的文化传统。但是,它并没有越来越好,尤其是近年来,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大,原因何在?

  有专家分析说,春晚举办的初衷本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种“全民同乐”的娱乐方式,但到了后来,演变成了打造明星歌星的选秀场,实行全国娱乐资源垄断的作业坊,扩大央视广告创收的竞拍台,甚至成为彰显央视“一台独尊”权威的金招牌。造成春晚现状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操作机制造成的。春晚折射出的不仅是文化现状、媒体现状,更是体制现状。没有竞争机制,没有公开透明,仅仅是依仗权势和资本来运作,依靠工具和欲望来操作,钻进象牙塔里,混迹明星堆里,这样不会办出老百姓喜欢的开心年夜饭。一台春晚测试出了观众对那种自以为是、居高临下、僵化面孔的厌倦。

  大部分专家认为,春晚被广泛诟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审美倾向的低俗化和指导思想的功利性。如果文艺创作以吸引观众和读者从而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它注定会不断从通俗、低俗滑向恶俗。而指导思想的功利性则使春晚到处是低劣的煽情、作秀、贴标签。

  有专家说,春晚居高不下,很不正常;春晚不断式微,才是正常。告别“娱乐时代”,摒弃“媒体霸权”,淡化“王牌效应”,回归大众,现在正是时候,也是好现象。

  专家观点

  赵氏小品有娱乐少艺术

  精彩点滴:娱乐是赵本山小品的精神,逗乐是赵本山小品最为核心的手段,而原来小品最为核心的表演已经被置于次要地位。

  自从赵本山登上春晚舞台以来,赵本山的小品基本上就成为春晚小品最高质量的标志,甚至成为衡量一届春晚是否成功的标志。

  有专家说,娱乐是赵本山小品的精神,逗乐是赵本山小品最为核心的手段,而原来小品最为核心的表演已经被置于次要地位。赵本山逗乐的手段一是形体表演,善于模仿各色人等以及身体残缺特点;二

  是俏皮话,今年的《捐助》最为明显。从娱乐的标准而言,赵本山小品是成功的。从艺术标准而言,赵本山小品是参差不齐的,缺少艺术性,尤其缺少针砭时弊,缺少对普通人的同情与关怀,他最擅长的就是拿老百姓开涮。

  有专家认为,赵本山小品质量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还是文本不行,缺乏好的剧本。

  有专家认为,赵本山的小品以东北二人转为基础,充分利用他所熟悉的生活语言等艺术资源优势,创作了许多大家未曾见过的敢于嬉笑怒骂的有趣小品,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他的艺术追求没有随着艺术实践的丰富而提升,没有新的审美理念来支撑新的创作,不断重复,使观众对赵本山的小品从审美疲劳发展到厌烦。赵本山的小品很有趣,但少了高雅之趣多了粗俗之趣。赵本山的舞台形象基本上是“卖老乡的赖”,外表邋遢,有时妙语连珠,有时语无伦次,内心狡黠,不乏维护自己利益的智慧,甚至展现不良之徒的光彩,看似农民其实是个大“忽悠”。这样的丑角喜剧人物容易使观众产生优越感因而发笑,但这不是真正的艺术效果。

  专家观点

  赵本山现象是把“双刃剑”

  精彩点滴:赵本山的作品应该是可以存在的作品而不应该是大力提倡、主流的作品,可以是一道配菜,但不能是主菜。

  有专家分析说,赵本山是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一个成功者,他利用喜剧样式和逗乐的基本手段成功地开发出了带有浓郁东北民风的娱乐喜剧小品迎合当前一般观众的心理需求,将自己与各类主流传媒捆绑起来,在各有所需的前提下各取所用,形成相互依存的共生方式。他是一个成功的产业开发者,也是一个成功的演员,对于他的评判是不能用纯艺术的标准进行衡量的。

  有专家说,赵本山在艺术生产的组织、文化市场的开拓、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无疑是成功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能出赵本山,河南只能出常香玉,文化底蕴是不一样的。河南出不了“赵本山”,但是“赵本山现象”是有借鉴意义的。他适应了这个浮躁时代过于物质化、娱乐化的要求,在春晚、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剧场演出等方面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联合进攻,形成了一个无人匹敌的文艺商业帝国。赵本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借鉴和经验。我们应该转变艺术生产方式,打破院团界限,像赵本山那样团队作战,集团冲锋;一些名家要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扛起大旗来,有为别人服务的气度。赵本山善于推荐提拔人才,其团队的人才年龄、门类结构非常合理。河南目前的演艺人才严重老化,青黄不接,活跃在一线的都已40多岁。我们要创造环境,培养人才。

  有专家认为,赵本山现象的火爆也造成了文化界的尴尬,似乎发展文化产业都要走类似于赵本山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演出样式,艺术只是娱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赵本山现象的泛滥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审美的混乱、行为的混乱、精神的低下,对于国家文化层面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有专家形象地比喻说:赵本山的作品应该是可以存在的作品而不应该是大力提倡、主流的作品,可以是一道配菜,但不能是主菜。如果我们的电影电视、舞台上都是这样的作品,那我们为这个时代增添了什么样的精神元素和审美创造?如果拿这样的作品作为我们追求的标杆,去面向世界,起码是不体面的。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