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未公映先引“口水仗” 导演学者互攻(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孔子》未公映先引“口水仗” 导演学者互攻(图)
2010年01月20日 09:0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百家讲坛主讲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对电影《孔子》进行了批评,并招致了导演胡玫的反击,《孔子》编导何燕江对鲍鹏山的每一句批评进行了反驳。昨日,鲍鹏山如法炮制,在博客上以按语的方式回应了何燕江,他向本报记者表示,“没想到把《孔子》编导伤得那么深,这个编剧脾气太大了。”

    “历史有其严肃性”

  鲍鹏山此前曾表示电影很多基本事实不符合历史。而《孔子》编导何燕江则称:电影中的故事当然是以“编写”为主,是编出来的,并不是史实,这应当是基本常识!何况,千百年了,许多所谓历史事实也只能是推测而已。

  鲍鹏山反驳称,如果一味认为历史就是推测,那就直接取消历史学科了。要知道,孔子就是历史学家,他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他还是很在意年代的。

   “言必信,行必果”指“小人”

  鲍鹏山曾表示片中孔子两次说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的说法,其实孔子并不赞同。何燕江回应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须知这正是一副小人嘴脸。

  对此,鲍鹏山再次回应:孔子原话见于《论语》:“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钱穆的翻译成“出一言必信,不反悔。做一事必果决,不转变。坚确地像块石头般,那是小人呀”(《论语新解》),而杨伯峻的翻译是“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而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呀!”(《论语译注》),可见,不是“臆测”。

    “编导没跟孔子学好”

  鲍鹏山称,“你这部电影出来了,你总得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因为你自己宣传动静弄得这么大,大家期望值也比较高,我本身就期望值很高,那么看完以后你总得想别人有不同意见。别人的不同意见你不能用这种态度。他自己说写过两本有关孔子的书,也写过这个剧本,你说他跟孔子也算接触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是这种风度,看来,也不是说学了孔子,修养就一定能够变成特别好。”

   - 交锋回顾

  第1回合:人物称呼

  反方鲍鹏山

  孔子怎么会直呼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呢?称呼别人的字,这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孔子是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的。

  正方何燕江

  这么称呼是为观众考虑,这部电影当然不是只拍给专家看的吧?

  第2回合:人物结局

  反方鲍鹏山

  片中南子被谋杀致死,但历史上南子的结局是被逐,电影把她害死了!子路、颜回的死都不符合记载。子路和颜回都是在孔子回鲁国之后死的。

  正方何燕江

  电影得“钻历史的空子”,这几个人的结局,编剧有权改编。

  第3回合:台词思想

  反方鲍鹏山

  片中孔子说:“您曾经跟我们讲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这话是于丹的话,怎么变成孔子的了?

  正方何燕江

  这当然不是孔子的话,而是编剧为孔子虚拟的话。关于台词的争议,这一点属于吹毛求疵。(记者张弘)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