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侨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如热闹小“联合国”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广东侨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如热闹小“联合国”

2010年09月07日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恩平市新成立的“外事侨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申请签证的“洋留守”填表。(林亚茗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江门恩平“留守”的外籍孩子约3000名,广州花都区的外籍学生也有数千人。恩平华侨分布在全球58个国家。而花都侨胞除了大量定居巴拿马外,定居厄瓜多尔、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也不少。聚集了大量“洋留守”的侨乡学校,便成为热闹的小“联合国”。

  ○在侨乡的一个学校,一个孩子的学业可能呈现出四个不同:西班牙语很棒,一来就可以上高年纪;中文完全不懂;英语有一点基础;数学逊于国内同龄同学。学校经过测试,可能为这名学生安排不同年级的课程表。

  ○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居住国签证,耽误课程;孩子父母大多忙于生意,无力照顾孩子;由于家长们只想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没有升学压力的“洋留守”学习动力不足;这些孩子因中文水平过低,所以要降级上学,比同班同学年龄都大。

  他们的相貌是典型的中国人,开口却是“番鬼话”;他们父母健在,却独自到遥远的中国求学;他们在黄土地上度过儿童时光,却注定将来要回到大洋彼岸……他们是一群来自异国的华侨华人后代。

  独特的身份,语言的障碍,上学的压力,还有遥不可及的父母,让这个群体的成长多了更加复杂的味道,有人称之为“洋留守”。

  南方日报记者9月初,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走进广州花都和江门恩平调查“洋留守”的“地球村”生活。

  9月1日,14岁巴拿马少女吴燕妮的书包里装上了小学四年级的课本,在奶奶的家门口坐上村里的包车,与同村小伙伴又开始了新学年的生活。在过去的3年里,曾经陌生的家乡广州花都让她越来越觉得亲切。

  她的母亲是印度人,父亲18年前离开了花都。3年前,当她第一次踏进花都区狮岭镇新庄小学时,她的肤色、相貌和身高,让同学和老师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她当时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说简单的客家话,对中国文化也毫无了解。对此,大家倒习以为常,因为只有400多人的狮岭镇集贤村,就寄养着40多位外籍学生。

  整个花都区的外籍学生就更多了,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目前就有500名外籍学生,分布在全区50所学校,其中绝大多数是巴拿马籍华侨华人的子弟。而在江门恩平市,“留守”的外籍孩子约3000名,其中在恩平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达994人,另外有婴幼儿1000多人。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委内瑞拉。

  花都和恩平是广东“洋留守儿童”最多的地方,一些问题也是最早在这里反映出来,并进行探索解决的。

  热闹的小“联合国”

  最近的四五年来,这些洋家长的观念变了,希望子女在中国多读几年书,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很看重子女的中文基础,说是不要学的全是老外的习性,没有中国人的人情了,所以回来的孩子越来越多,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如同一个小联合国

  委内瑞拉的巴伦西亚市(Valencia)是恩平乡亲聚居的地方,他们对这个地方的中文译名是独一无二的——“华恋社”,既贴切又深情。

  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是新移民,有的是第三四代侨民,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在国外成长的孩子,会渐渐疏离中华文化和家乡情感。加上这些国家的侨胞们多以开小铺为生,营业时间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地的学习条件和治安状况也不好,因此侨胞们都想把孩子送回家乡抚养。

  “我们村99%的家庭有巴拿马籍亲人,孩子稍大一点就要帮父母看铺子了。而最近的四五年来,这些洋家长的观念变了,希望子女在中国多读几年书,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很看重子女的中文基础,说是不要变得全是‘鬼’性,没有中国人的人情了,所以回来的人越来越多。”花都区狮岭镇新庄村村长邱文迁说。

  对于侨胞这种情怀,新庄小学校长张桂华表示十分理解。平时,她和学校的老师都尽全力不让他们失望。在张桂华校长的眼里,“洋留守”都是好学生。

  恩平市的“洋留守”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恩平市外事侨务局局长岑仲纯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回来的“洋孩子”年龄在刚满月到18岁之间。恩平华侨分布全球58个国家,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尽管多数来自中南美洲,但也包括其他国家。而花都侨胞除了大量定居巴拿马外,定居厄瓜多尔、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也不少。聚集了大量“洋留守”的侨乡学校,便成为热闹的小“联合国”。

  这些小“联合国”成员,因为多数见过世面,个性相当活跃。“他们在音乐和美术方面,比当地学生更突出。”张桂华说。该校每周开一节书法课,非常受学生欢迎。

  监护人的烦恼

  “我还怕孩子学坏,现在诱惑太多,我们又不能时刻跟着孩子,即便想跟着,体力和见识也跟不上啊。”老人担忧地说,每天她和老伴都怕孙子有个闪失。父母远隔重洋,“洋留守”孩童们亲情缺失,负责监护的老人们力不从心

  “洋留守儿童”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实际难题。对此,花都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照麟深有感触:“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居住国签证,耽误课程;孩子父母大多忙于生意,无力照顾孩子;由于家长们只想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没有升学压力的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这些孩子因中文水平过低,所以要降级上学,比同班同学年龄都大……”

  恩平市教育局副局长莫平福也指出,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思想教育上需要额外的引导。据统计,70%以上的监护人都超过60岁,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甚至在办签证等手续的时候看不懂表格,不会签字。

  正上小学六年级的梁杰锋第一次回中国时才5岁,因为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原本打算将他留下的父亲又将他带回委内瑞拉。第二次回中国时梁杰锋已经11岁,基本能够照顾自己,便留下来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今年他15岁了。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花都区狮岭镇一位名叫陈新荫的阿婆,要带着3个外籍孙子、外孙,每隔一段时间,她不得不带他们到香港办签证,把老人累得够呛。一位充当3个孙子、2个外孙监护人的老人谢富强告诉记者,他今年已70岁出头,像他这样年纪的监护人,孙子们的签证过期了,有时候都不知道。

  “我还怕孩子学坏,现在诱惑太多,我们又不能时刻跟着孩子,即使想跟着,体力和见识也跟不上啊。”老人担忧地说,每天她和老伴都怕孙子有个闪失。父母远隔重洋,“洋留守”孩童们亲情的缺失,监护老人的力不从心,都让学校的老师们在传授知识之外增添了更多的责任。

  在恩平集贤中西英学校,一位6岁的一年级新生,有一次由于太想念远在国外的母亲,竟然想爬墙离开学校。该校吴悦清老师发现后马上制止,并和这个小同学进行了一番长谈,了解他的想法,像妈妈一样照顾他,陪他玩,最后这个小同学才稳定下来。

  阻隔不断的乡愁

  孩子们有的回来几年,有的甚至一出生就被带回来由爷爷奶奶养育。他们与父母隔绝时间长,在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时会要求换写爷爷奶奶。与老师谈到父母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跟着勤劳的爷爷奶奶生活,小小“洋留守”学会了照顾自己和家人。“暑假期间,奶奶每天7点就叫我起床,洗完脸我会帮她扫地、摘菜。”长着洋模样的吴燕妮,和在传统中国家庭长大的勤快的小姑娘没有区别。

  她的中国话已经讲得很顺溜,当另一名新同学从外国回花都上学时,她已经可以充当新同学和老师的小翻译。按计划,明年母亲将接她回国,但3年来因为几乎不用西班牙语交流,她已经不会说西班牙语了。每次和妈妈通电话,吴燕妮都要爸爸当翻译,而跟爸爸讲话则用客家话。

  而她10岁的小同乡吴美凤,虽然个子小,但绝对称得上学校的小明星,跳舞、演讲每一样都很棒,还是学校的小广播员。“有空时我还打打乒乓球。”吴美凤少年老成地自我介绍。吴美凤的母亲、姐姐在巴拿马,她几个月大时就被送回中国,和爸爸一起生活。

  “我只会两个西班牙语的单词,是我姐姐和好朋友的名字。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中国人,一点也不想离开中国。我对那边一点印象都没有,回去后会感到陌生,也会怕怕。我想长大就留在这所学校当老师!”长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吴美凤,十分认真地对校长说。

  对吴美凤们来说,虽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有时却也要面对一些烦恼。比如乡愁,对孩子们而言,便是个无法回避又尴尬的词汇。当她望向出生之地那个遥远故乡时,感觉到的只有陌生,而自己大声说要留下的这个眼前的故乡,有一天必将离开。

  她回忆与妈妈和姐姐的关系时说:“有一次,村口站着一个陌生女孩望着我。我问爸爸说,那是谁?爸爸说,你姐啊。我几年没有见到她,认不出了!”吴美凤扑闪着眼睛说。

  这些孩子们有的回来几年,有的甚至一出生就被带回来由爷爷奶奶养育。他们与父母隔绝时间长,在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时会要求换写爷爷奶奶。与老师谈到父母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而因为爷爷奶奶生活的广东活动环境广阔,亲戚朋友众多,许多孩子们回来后就不想再走了。

  洋留守儿童

  名词解释

  “洋留守儿童”,目前在广东侨乡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双双出国经商务工,为了打拼,孩子们年幼时就被送回居住在广东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身边,在广东接受教育,在祖籍地生活、成长。他们拥有外国国籍,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亲情缺失、“隔代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同样出现在他们身上。在广州花都、江门恩平等地,这个人群至少多达数千人。

  小学里的“选修课”

  学校将几门课都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分级情况上课,而在“公共管理课”时才回到同龄孩子的班级。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大学的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中国会有这样一所学校,一年级的学生竟然已经18岁,有的学生每一科目都在不同年级。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主要为委内瑞拉侨胞子女办的学校,在校学生有315人。

  针对侨生入学时间没有规律、年龄不一、各科教学程度完全不同,主要来自南美的西班牙语系国家等特点,委内瑞拉华人陈超景先生在2003年开办了恩平私立集贤中西英学校。

  该校研究出了独具特色的“年级管理+分层次”教学模式,校长聂振洲说,根据年龄,学生们会被分到某个管理班,美术、体育和思想品德、传统教育等课程时按管理班上课。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学业结构呈现出4个不同:西班牙语很棒,一来可以上高年纪;中文完全不懂;英语有一点基础;数学逊于国内同龄同学。学校经过测试,可为这名学生安排不同年级的课程表。

  为了适应这种特殊情况,该校将这几门课都安排在每天同一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分级情况上课,而在“公共管理课”时才回到同龄孩子的班级。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大学的公共课选修课和必修课。

  南方日报记者在恩平私立集贤中西英学校采访了17岁的女生吴银莺,她12岁回恩平读书时,中文程度几乎为零,只会恩平话,英语也只会一点,数学也不如同年龄同学好,因为委内瑞拉这两门课课时安排得很少。

  因此,吴银莺一进集贤中西英学校经过一次测试后,有了一套特殊的课程表:中文上一年级,英语读二年级,数学上三年级,只有西班牙语读六年级。两年来,她的语文已经上到四年级,英语上五年级,数学上六年级。还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以及外籍老师的小翻译。当问起她上学期末的成绩时,吴银莺羞涩地说:“数学89分,语文97分,英语和西班牙语都是100分。”

  “我们在三语教学上的原则是强攻中文,保持西文,了解英文。这样,学生在学好中文的同时,能够保持母语西班牙文,甚至不断提高水平。”集贤中西英学校教务主任陈燕娜介绍。集贤中西英学校专门从委内瑞拉请来两位西班牙语老师:Yunior和Baquel。这两名外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编写了西班牙语新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隔代教育和侨生存在个人意识强烈,亲情观念不强,生活懒散,有浪费习惯的情况,集贤中西英学校在伦理道德教育上提出了“对人感激,对事努力,对物爱惜,对己克制”16字方针,还要求学生将缺点和进步都制作成“成长日记”。据介绍,这个项目推出一年之后,孩子的表现有了进步,让家人、亲戚眉开眼笑。

  莫平福透露,当地正在与委内瑞拉的侨领商量准备与广东省名校合作,办一所有更大影响、能容纳更多学生的侨胞子弟学校。

  记者手记

  “洋留守”上学可备案管理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监护人和侨生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累人的难题就是办签证。

  记者从省侨办了解到,来华就读的“洋留守”因为多在16岁以下,有些甚至刚出生不久,很难办理学生签证,基本上都先入境签证半年,再采取办理寄养的方式在当地就读,签证到期后还需按期续签,因此不但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也给他们海外的父母和国内监护人带来诸多不便和经济负担。

  面对侨胞侨属希望简化签证手续,延长有效期限的期望,各级侨务部门十分重视,从2006年起,省侨办多次组织调研,广东各地侨乡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广州市于今年2月专门下发通知,进一步简化在花都区居住的巴拿马华侨华人子女申请作为政策性照顾借读生接受义务教育身份认证的手续,即除相关使领馆证明外,此类学生所持的本人有效护照(须附中文翻译公证)亦视为有效身份证明。至此基本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巴拿马华侨华人子女享受花都区义务教育难的问题。

  6月2日,恩平市外事侨务局专门抽调8名人员,成立了“外事侨务服务中心”。恩平市委书记魏志平带队去香港,拜访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赢得了对方予以开辟绿色通道的积极支持。

  从实际看,由于“洋留守”政策性规定牵涉的部门较多,且大多数问题并非地方部门可以解决,尽管几年来多方努力,成效仍不尽如人意。如恩平市外事侨务服务中心为侨胞提供了极大便利,委内瑞拉苏利亚州中华会馆为此还专门送来匾额致谢,但客观上,造成签证难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昨天,祖籍深圳的巴拿马侨胞巫俊辉先生特地向南方日报发来邮件建议:中国内地和香港签证所批准的有效期时间能够效仿美国签证,签发有效期为5年或10年的多次出入境签证。

  据了解,目前仍在执行的《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4号,1999年发布)第三条规定,“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的资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外事、公安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国务院2004年取消了对“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审批事项,但《办法》没有进行相应修订,教育部、公安部、外交部也未对管理外籍学生申办留学签证和居留事项的规定作相应调整,外籍学生来华就读中小学申办留学签证和居留仍只能按照2004年前制定的原有规定办理。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很有必要重新制定或调整外籍华裔儿童申办留学签证和居留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在目前未有新的政策和规定出台前,广东省侨务部门建议,对外籍华裔儿童来华就读中小学申办留学签证和居留的实际操作可进行调整,即把中小学接受外国留学生事项纳入备案管理。国务院取消对“中小学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审批事项后,教育等部门可把该事项由审批管理变为备案管理。即教育、外事等部门联合提出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小学校具备相关条件后,可根据情况自行招生,并在招收外籍学生后,向县市教育、外事部门进行申报和备案。

  其次,我驻外使领馆和国内公安部门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调整对外籍华裔儿童申办留学签证和居留作出相应调整。即在教育部门对外籍儿童来华就读中小学的管理做出调整后,我驻外使领馆和国内公安部门凭教育部发放的JW201/JW202表、教育部门对学校报备事项的答复件、报备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和注明学习期限的公函,以及其他必备材料办理留学签证和居留。(记者林旭娜、林亚茗 通讯员沈卫红、黄爱华 统筹林亚茗、金强)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