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结识东北“风筝王” 跟上时代潮流继承风筝文化

2010年10月25日 17:42 来源:侨园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辽宁乃至东北的风筝界,提起沈阳市风筝协会会长王春普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并不是因为他有十几年做风筝、玩风筝的经历,最让人惊叹不已和大饱眼福的是,王春普自作了大量形态各异的风筝,尤其他做的200多米长的“巨龙”、“鹰”、“飞机”等一批世所罕见的“顶级”风筝令人拍案叫绝。前日,王春普刚从外地比赛回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

  自愿要9搂放风筝

  将一些老人称之为“老小孩”,原因大概是他们那张扬、可爱的“童心”未眠的原故吧。今年已经59岁的王春普也像长不大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玩风筝的他直到今日仍然如故。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分楼房,别人都争抢着要低层的,可他却要了最顶层9搂,为的是方便在楼顶放风筝。当时许多人都不可理解,可王春普却自以为乐。

  初中毕业的王春普是个普通工人,每天除了上班就是鼓捣他的风筝。开始时,因为收入不多就自己做风筝放,尽管都是简单的一片风筝,但玩起来几乎忘记了休息、吃饭。他太钟情风筝了,初出茅庐的他,1985年就敢拿自己做的还很稚嫩的风筝参加了沈阳市风筝比赛。

  “第一次参加比赛让我开了眼界,看到还有那么好的风筝,我就回家学着做再放飞。为了买做风筝的材料,我省吃俭用,当时还把烟戒掉了。”王春普认真地说。1987年,他带着自己做的风筝参加了山东潍坊国际风筝比赛,虽然没取得名次,但从此,他一连参加了12届,从2000年开始,每一届比赛他都进入了前五名。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参加大连、北京等地举行的风筝赛,多次获大奖。

  提起比赛王春普说:“我参加比赛的目的一是开拓视野,二是学习先进的风筝制作技艺。通过交流切磋,我的风筝达到了独树一帜的水平。”此言不虚,王春普的风筝的确很“另类”。

  “龙飞鹰舞”

  一般人放风筝就是玩,而雄心勃勃的王春普却将玩与做相结合。他在参加了几届大赛后终于明白:小打小闹“玩”不出“名堂”,没有独特的“佳作”就显示不出东北风筝的魅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认真学习和筹备,王春普第一次做出了一条“巨龙”。每个“龙片”的直径410厘米,共有208片,总长200多米。而那栩栩如生的“龙头”更令人叫绝。当王春普组织30多人一起将其放飞蓝天后,观赏的人们一片惊呼:“真龙上天了------”就是这条“龙”,1991年在北京国际风筝比赛中获得了金奖;1993年在潍坊国际风筝比赛中获得银奖,一时间,“东北风筝王”开始叫响了。

  随后,王春普又独创了“鹰”和“飞机”等别具一格的风筝。他制做的“鹰”可谓形神兼备,“飞”上天还能发出近似于真鹰的鸣叫。一天,王春普在一处空地放飞一只自己做的鹰。忽然,几只真鹰飞近在附近盘旋。看到此情此景,地上的人们拍手叫绝,惊呼不已。王春普制作的“飞机”也有“绝活”:上下盘旋,左右翻飞。所有真飞机能做的动作他的假飞机都能做。在放飞时,王春普也借势走起“花步”,看得人们眼花缭乱,连声惊叹。有的外国人看了连声说“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经过潜心研究,竟然发明了可以在室内舞台上漂浮的风筝。前年,他受邀在一个剧场里“放飞”。当风筝悠闲地漂浮在室内时,全场观众简直看呆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您目前能做多少样风筝?”记者问。王春普非常自信地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我都能做-----”事实的确如此。15年前就下岗的他,这些年不仅玩风筝,更多时间他做了大量千奇百怪的风筝,一是自己放飞,二来也卖了不少填补家庭生活。在他的工作间里,堆积着不少成品和半成品以及各种做风筝的工具、材料,只要是为了做风筝,花多少钱他都不心疼,这些年为了他钟爱的风筝,花掉了5万多元。相比之下,他至今还租房而不舍得买房子。“风筝就是我的生命,买房子再等等吧。”王春普认真地说。

  记者在工作间里偶然发现不少有关风筝的书籍就问道:“您还看书吗?”“当然,我在做风筝、玩风筝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啊。研究风筝文化也是我的工作之一。”的确,与王春普交谈,记者感受到了他对风筝文化的理解和渊博的知识。

  说起风筝他如数家珍

  听王春普说风筝简直就是上历史课。他向记者娓娓道来: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起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开始用木头做成木鸟,后来鲁班改用竹子做风筝材质,日后演变成今日多线风筝。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出现,民间开始用纸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是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宋代高承在《事物纪源》中曾对民间风筝的历史渊源、名称等做了专门考证。 当今,放风筝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风筝在中国有流派吗?“有啊,大致分四种。”接着,王春普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北京的宫廷风筝;天津的宫廷和民间相结合的风筝;山东潍坊的纯民间风筝;浙江南充的板风筝,就是各种板式风筝上全带哨响,飞上天响声一片,蔚为壮观。

  “ 辽宁有什么流派呢?”记者问。“现在还很难说我们这地方有什么流派,称散兵游勇更恰如其分。”“您作为沈阳风筝协会的会长有没有什么打算?”“有啊。每年二月二我都组织放‘龙’活动。我还带头参加了沈阳冰雪旅游节、沈阳棋盘山风筝赛等。去年,日本红丝带代表团来辽宁时,我还去表演了。”

  风筝让他其乐融融

  提起玩风筝有什么益处,王春普的话匣子又打开了。他说,放风筝是一项极好的体育活动。59岁的他,目前眼睛不花,以前的胃病和十二直肠溃疡早好了。在放风筝过程中,全身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现在他一口气上到8搂大气不喘。“我已多年不吃任何药,浑身什么毛病也没有,不能不说是玩风筝带来的好处。”

  王春普不仅做过“足球”、“青花瓶”、“螳螂捕蝉”“飞机”等“五花八门”的风筝,他还推出了系列风筝,其中就有“昆虫类、”“物体类”和“飞禽类”。他的特色风筝引来无数人的好奇和羡慕,不少人以收藏他的风筝为乐事。 1990年冬天他在沈阳北陵冰封的湖面上放一只新做的足球风筝,新奇的风筝引来无数观赏者。一位82岁的老华侨激动的说什么也要买这个“足球”,最后,在老华侨的“强烈要求”下花巨资将其买走。

  王春普出名后经常受邀参加一些大型活动,他为沈阳老龙口酒厂做的风筝广告就别有创新,赢得厂家的赞许。他还被辽宁、上海、长春、河南、北京等城市的电视台请去做风筝表演,有关他的报道近几年可谓连篇累牍。一次,他被一家电视台请去在室内放风筝。放飞前主办者担心地问他:“省市领导都坐在台下,您能行吗?”王春普镇定而自信地回答:“您把能字去掉,就是行。”结果,放飞成功台下掌声雷动。

  王春普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插曲:1990年他到潍坊参加国际风筝比赛。在现场,他忽然看见一位来自台湾的西服革履老人,却手拿一只破败的小风筝。王春普就上前对老人说:“我给您一只新做的风筝拿回台湾放吧。”但老人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不要。我这只风筝是我父亲去台湾时从大陆带过去的。父亲去世前对我说,要我将它在祖国大陆放飞,今天我就是来完成父亲遗愿的-----”

  近几年,王春普除了放、做、研究风筝外,还多次到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商业管理学院和航天航空学院给师生们讲风筝的历史和现在,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王春普说,风筝文化也和其它领域一样,也有争论和不同意见,但我认为,对于弘扬中国风筝文化要本着“在争论中提升,在谈笑中切磋”的原则,集众家所长,发挥各自优点,跟上时代潮流,做出更多、更优美的风筝是继承这一民族传统最好的行动。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