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又天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咫尺又天涯
2009年09月01日 13:47 来源:福建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陈惠兰(前左)和丈夫去美国探亲,与儿子一家合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来到这座城市,走在这条街道,我在问自己,我是这里的主人还是客人?我出生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但在18岁的时候离开了它,36年后又见到了它。

  回到仁加哇后,大哥刻意将我曾经住过的房间收拾整齐,让我住在自己的房间,这也是大哥一番良苦用心。我用心打量着房间,房间的大小和我的记忆一样,但房间里的物品却不是记忆里的东西,这也难怪,毕竟经过了36年……

  没有中国字的街

  门前的大街仍然是小城的主要街道,街道两旁的房子基本上还是我离开时的样子,商店的主人虽然陌生,还都是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但他们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

  如果不是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他们可能不会在意这条街、在意这些商店和商店里的人。对此我显得特别的敏感,因为我习惯这条街上曾经的样子,习惯街上的人除了说印尼话外,还说着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更习惯商店招牌上的中国字,因为每一个招牌、每一个匾额的后面都有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小城的发展就是由这一个个创业者艰辛的经历汇合而成的。

  父亲写着一手好字,街上的人都会请他为自己的商店写匾,慢慢地街上他写的匾额和招牌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我不知道父亲每天走在这条街上有什么感觉,而我却有一种自豪感,起码说父亲是受大家尊重的人,作为孩子的感觉,这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整条街上没有一个中国字,我可惜的不是父亲所写的那些字,可惜的是比中国字还重要的东西,而那些曾经有的东西,现在只能留在记忆中。有时我想,记住这些事的人也会老,一旦他们走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记叙这个城市的这段事、留住这段记忆?

  好不容易回到仁加哇,本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触景生情却又让我感到几分忧伤,幸好仁加哇的气候很好,看到湛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忧伤就很快消失。

  侄儿侄女亲切叫我姑姑

  大嫂在生她最小女儿时不幸逝世,之后大哥娶了现在的妻子,我是第一次见到后来的嫂嫂,我不知道她以前的情况,只知道她在嫁给大哥时,还带着两个孩子,以后他们又生了两个孩子,加上前妻生的孩子,大哥一共有8个孩子。

  这些侄儿侄女见到我时都亲切的叫我姑姑,我也很喜欢他们,尤其是最大的侄子,我对他还有印象,在我离开家回国时,他才3岁,当时分别的时候,他哭着抱住我,那时我第一次流下离别的泪水。现在大侄子不记得当时的情景,但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特别喜欢他的姑姑。

  门前的店面原先是父亲的店,现在是由二侄子在经营,和以前的店不同的是,商店的招牌写着不是中国字,我很想问他,原先的招牌是不是还在,我很想再看看那块有着父亲字迹的匾额,但我没说出来,可想而知肯定早已不在了。

  店面的后面是仓库,仓库的后面才是住家,楼下是家里人活动的地方,楼上才是卧房,因为要穿过仓库才能到我们居住的地方,所以很少有人到后面去,来往的客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和父亲聊天谈生意,这样内外有别的安排是父亲在盖房子时考虑到的,在生意最好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受到打扰。

  按照大哥的说法,父亲在我们兄弟姐妹中最疼爱我,因为我前面的三个哥哥,父亲都是把他们送回老家广东梅县,到了我该读书时,父亲却为我,其实也是为了大家,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一直到二战结束后仁加哇还没有一所华文学校,于是父亲就想筹办学校。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