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侨务优势 服务发展大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发挥侨务优势 服务发展大局
2009年09月25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17日下午,在四川省2009年度“五侨联席”会议上,四川省侨务办公室主任周敏谦介绍了正在计划中的《促进海外侨胞来川投资创业若干规定》的进展情况。目前,该规定的具体工作方案已提交至四川省人大,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将有望正式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当中。周敏谦认为,该规定若能顺利出台,将为四川省大力引进侨资侨智、促进该省承接产业转移、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法律保障。 中新社发 黄永莉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侨务工作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国运昌,侨务兴。在新中国六十年发展的伟大进程中,侨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一条重要战线,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0年来,在党的侨务方针政策指引下,四川省侨务工作从无到有,不断成长,迈入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侨务工作。中共中央早在1938年就组建了海外工作小组,1940年5月成立海外工作委员会,由朱德任组长、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即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1956年成立了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同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作为内陆省份,四川侨务工作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了涉侨或分管侨务的机构,1964年成立了省人民委员会华侨事务处统管全省侨务工作。从1950年到1966年,四川省在争取侨汇、改善侨汇物资供应、安置归侨、团结和照顾归侨侨眷以及归侨学生的教育、发动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大批归侨侨眷焕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文革期间,侨务政策被全面否定,侨务机构被撤消,侨汇和侨胞投资停止,归侨侨眷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受到歧视和排斥,归侨侨眷知识份子和专业人才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使用,许多人受到严重冲击,侨务工作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大局出发,把侨务工作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关系的全局之中,提出“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著名论断,彻底打破了“左”的思想禁锢,侨务工作迎来新生。随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恢复设立,1979年四川省成立省革委会侨务办公室,1980年正式改名为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与省外办合署。1993年与省外办分设,成为省政府专司侨务工作的独立办事机构。1979年,四川省召开了四川省第一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四川侨联组织正式成立。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四川省按照党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全面展开了为归侨侨眷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政策的工作,及时落实华侨、港澳同胞的各类私房的返还和补偿政策,从根本上调整、密切了党和国家与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爱国爱乡的积极性,为侨务工作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到新世纪初,四川省侨务工作认真贯彻贯彻省委、省政府“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战略决策,逐步将侨务工作对象从归侨侨眷拓展到海外华侨华人,把侨务工作重点从落实侨务政策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主动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开展引资、引智工作,侨务部门开始成为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引资引智的重要渠道。

  2005年,在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侨务工作在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贡献方面大有作为;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方面大有作为;在开展民间外交,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扩大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方面大有作为。“三个大有作为”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侨务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作用,标志着侨务工作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扩大对外交流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四川省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为推动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2005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意见》,全省侨务工作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四川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内陆地区侨务工作大省为目标,坚持“大侨务”观念和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侨服务与为国家大局服务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统一,着力培育壮大海外侨务资源,构建海外侨务工作网络,精心搭建侨务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三个工作平台,大力实施以引进侨资、侨智为目的的“引侨工程”,以帮助贫困地区兴学助教为目的的“侨心工程”,以帮扶困难归侨侨眷和贫困农牧民为目的的“惠民工程”和以做好华裔新生代工作为目的的“寻根工程”,侨务经济科技、海外联谊、国内侨务、侨务文教宣传等方面工作全面推进,每年都围绕全省发展的中心工作举办一系列重大涉侨活动,影响大,效果好。同时,侨务机构更加健全,全省21个市州及各县(区、市)均设有侨务办公室,全省侨联组织超过500个,人大、政府、政协、党派和群团的“五侨”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侨务工作呈现出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

  60年来,侨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的领导下,全省各级侨务部门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侨务工作的优势,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奋发有为,为服务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对外开放做出积极贡献。

  一、引进侨资侨智取得丰硕成果。四川省各级侨务部门立足四川,面向全球,把四川省的发展优势与海外侨胞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在助侨兴川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以举办系列重大涉侨经济科技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侨资企业四川行”计划,引进了一大批侨资企业投资兴业,引进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了一大批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和产品创新,也带动了四川产品和企业走向世界。从1995年到2002年间,省侨办每两年举办一届“川籍海外专家学者回乡省亲暨经贸科技合作洽谈会”,促成了一批经贸科技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从2004年起,“洽谈会”升格为省政府和国务院侨办共同主办的“海外华侨华人高新科技洽谈会”(简称“海科会”),当年“海科会”上有23位海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被省市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聘为经济顾问、科技顾问、客座教授,促成经济合作项目67个、金额60多亿元人民币。层次更高,影响更大,成效越来越显著。2006年“海科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促成正式项目合同20项,合同投资金额58亿元人民币;达成投资协议10项,投资金额15.47亿元人民币。2008年10月成功举办的“海科会”以“推进科技创新,建设西部现代产业高地”为主题,结合灾后重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吸引了海外近400位华侨华人知名专家、侨商和部分沿海侨资企业家参加天府论坛、高新技术项目推介对接洽谈、华裔高端人才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论坛、高校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促成投资合作项目20个,合同总金额达100多亿元,还推动了海外有影响的华人科技协会与成都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战略合作。“海科会”已成为四川省对外开放和引资引智工作的重要品牌活动。近年来,侨务部门抓住“外资西进、侨资西移”的新机遇,积极参与“中国西部博览会”、“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海外华商中国投资推介会”等活动,加强项目对接和跟踪服务,极大地推动了四川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目前,侨资企业是四川省外资中比例最大、投资最多、经营领域最广的群体,约占外资企业总数的70 %左右,外资投资额的60%左右,形成泰国正大、联邦制药、天府喜来登酒店、菲律宾SM广场、印尼力宝集团、香港嘉里集团、雅居乐集团、龙旺食品、乐山吉象木业、马来西亚丰隆集团、新加坡华侨银行等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此外有数十万有侨资背景或侨眷身份的沿海企业家以内资的方式来川发展,成为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桥梁。“四川华商会”以及四川闽南商会、四川温州商会、四川广东商会、四川福建商会等涉侨商会汇集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侨资、侨眷企业负责人,他们以商招商,搭建起四川省与沿海经贸交流的桥梁,成为四川省引资引智的重要载体。此外,一大批华侨华人中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四川省科教兴川战略的实施,仅成都市就有3000多位新华侨华人创业,在成都高新区开办了近300家高新科技企业。许多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还在四川省科研、教学、企业管理等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侨胞与四川省的交流合作既推动了四川省经济科技的发展,又实现了自身事业的壮大。

  二、海外对我友好力量日益壮大。四川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约60多万人,居住在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四川省逐步形成了面向“几千万”、搭建“大平台”、构建“大网络”、形成“大力量”的侨务工作思路,通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团结海外侨胞。2004年,省政府和国侨办成功主办了“海外华侨华人纪念小平百年诞辰”,来自世界五大洲31个国家、105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代表和知名侨领、实业家莅川参加了隆重纪念活动,并为小平家乡累计捐款、捐物总额达1100万元人民币。2005年又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 20 届恳亲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以及世界各地的 3000 多名客家乡亲参加了盛会。2007年,省政府和国侨办成功主办了“华侨华人社团大会”,成立了 “四川海外交流协会”, 汇集了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国际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泰国正大集团永远荣誉董事长谢大民等一大批世界各地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社团中有号召力的侨界知名人士。目前,四川省与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侨团建立了友好关系,与数千名海外重要侨领、知名华商和专家学者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在近5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可靠的侨务工作基地,并通过他们与一些侨胞聚集国的政要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同时,与海外较活跃和有一定影响的40余个川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合作更加密切,以他们为纽带拓宽了与海外几十万川籍新华侨华人的联系,一支在海外关心和支持四川发展的巨大力量已经形成并不断壮大。

  三、为侨服务工作扎实深入。关心和帮助海外侨胞及归侨侨眷的发展,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始终是侨务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50、60年代,四川省积极吸收侨汇,为缓解当时四川省物资匮乏的困难、改善归侨侨眷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80年代国家拨乱反正期间,累计复查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近2500件,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使一大批归侨侨眷进入经济科技、文教卫生战线,许多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四川省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以后,四川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先后颁布施行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四川省归侨侨眷企业事业权益保护条例》、《四川省华侨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四川省华侨捐赠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近年来,四川省还根据省情和侨情新变化,两次修订了《四川省实施办法》,省人大常委会定期对侨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省级五侨建立并实施了涉侨信访案例分析会议制度,省侨办成立了“四川侨资企业法律顾问团”,帮助一大批侨资、侨眷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依法护侨走上法制化轨道。省政府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做好城市居民中归侨侨眷最低生活保障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文件,积极主动为归侨侨眷解决实际困难。省侨办侨联坚持对归侨侨眷特困户进行救济补助制度,妥善解决了遗留多年的南侨机工社保问题,并创新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把为侨服务落实到最基层。

  四、侨务惠民行动全面推进。实施侨务惠民行动是侨务工作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4年起,省侨办开始实施“侨心工程”,争取海外侨胞捐资帮助四川省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的发展。15年来累计利用海外捐款2.3亿元人民币,新建、改(扩)建侨心学校、侨心卫生院460多所,建立了数十个奖助学基金,资助了数千名贫困学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侨心学校”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所垮塌,没有一个学生受伤。近年来,省侨办侨联坚持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侨务冬赈”扶贫活动,每年救济贫困农牧民达1万户,50000余人,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儿1600多名。先后开展“侨务援藏”和“侨务援助四川革命老区和凉山彝族地区”活动,积极争取海内外捐资近2000万元改善藏区、彝区和老区的教育卫生条件。省侨办还联合涉侨部门、地方政府分别开展了“侨务促卫”、“侨务惠民”等行动,为困难归侨侨眷和农牧民开展义诊1200多人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文化宣传和华文教育工作实现飞跃。四川省的侨务文教宣传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7年,省政府和中国新闻社成功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迄今为止四川省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传媒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领导及来自世界五大洲4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华文传媒负责人、国内主要媒体代表共计600多人参会,推动了华侨华人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向全球华侨华人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四川。四川省以《四川侨报》和“四川侨务网”为主阵地,积极拓展侨务外宣工作。《四川侨报》每年出版24期计36万份,其中通过国侨办向我驻外使领馆、侨团及侨胞赠送近4万份;“四川侨务网”不断突出“川”味和“侨”味,增强时效性,“侨报”、“侨网”在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中越来越广泛,成为四川省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渠道。从2005年起,省侨办以开展“文化四川”活动为平台,创新海外侨务文化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中医、厨师、文艺小分队,在世界各国开展慰问侨胞和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优秀巴蜀文化;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海外华文学校任教,组织数百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川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和“巴蜀文化行”夏(冬)令营活动,增进华裔青少年对四川的了解和感情。这些活动对于推动四川走向世界,增强四川在海外的影响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六、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优势。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省委、省政府和国侨办强有力的领导下,四川省各级侨务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在及时组织灾情调查和慰问的同时,迅速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和侨资企业发出开展“侨爱赈灾行动”的倡议,积极争取海外支持。全球侨胞闻讯紧急动员,纷纷奉献爱心,以不同的方式支援四川灾区,行动之快,声势之大,捐款捐物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彰显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同胞深情,凸显了侨力资源的巨大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华侨华人通过不同渠道向灾区捐款捐物达数十亿元,仅通过省侨办侨联汇集到位的海外侨胞定向捐赠资金就达2亿多元、捐赠物资6000多万元。四川侨务部门紧紧围绕全省抗震救灾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凝聚侨爱,汇聚侨力。在抗震救灾初期,先后实施了“侨爱赈灾行动”、“侨爱赈灾学校计划”、“侨爱赈灾就业计划”和“灾区儿童心理抚慰计划”。进入灾后重建后,在国侨办领导下又及时推出“侨爱工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计划”,集中侨胞定向捐款,重点投入学校、卫生院等公益事业的恢复重建。目前,省侨办侨联已受侨胞委托与灾区政府签订了300余个侨捐学校和卫生院项目的正式协议,其中侨爱(心)学校265所(含中学23所,小学242所),侨爱卫生院32所;实施“侨爱家园”、“侨心居”项目4个,资助近3000受灾农户重建新居。侨捐项目已有80 %左右开工兴建,预计今年底捐建项目将全部建成。在中国侨联的领导下,又开展了北川中学的援建工作,预计新北川中学将投入2亿元侨胞定向捐赠资金。为吸引海外侨胞参与灾后重建,省侨办在灾后不到两个成功组织了“携手共建——知名侨资企业家四川行”活动,并启动了“侨商千企四川行”活动,分期分批组织海外和沿海侨商来川参加产业恢复重建,这对树立灾后重建信心,重树灾后开放新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今年,作为全省“纪念‘5.12’抗震救灾周年活动”之一,国侨办和省政府共同主办了“感恩侨爱—知名侨资企业家和海外华文媒体四川行”活动,100余位侨资企业家、侨领、华人慈善机构代表以及50多位海外华文媒体和部分中央媒体代表赴四川省灾区考察,对侨务部门实施“侨爱工程”和四川省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吸引了更多侨资企业关注并参与灾后产业恢复重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几十家著名华文媒体广泛报道了该项活动和四川省灾后重建取得的成就,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60年来,四川侨务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侨务工作60年的实践,加深了对侨务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对于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侨务工作。四川侨务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深刻领会邓小平独特机遇和资源宝库的侨务工作思想,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的结果。

  ――坚持为侨服务与为国家大局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统一,努力争创侨务工作新优势。只有把侨务工作摆进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去思考,把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与服务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为侨胞事业发展创造条件融入到全省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中,侨务工作的独特优势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坚持“大侨务”观念,不断培育和壮大海外对我友好力量。要打破四川侨务资源不多的瓶颈和制约,必须摒弃传统区域地籍观念,面向几千万,着眼“大侨务”,构建“大网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加强海外联谊,广交挚友和诤友,形成一支宏大海外友好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把以侨为本、为侨服务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真情、感情与侨胞交朋友,以诚心、诚信与侨胞开展交流合作,以务实、求实的作风为侨胞服务,切实做到权为侨所用、情为侨所系、利为侨所谋。

  ――坚持团结协作,最大限度整合侨务工作资源。主动争取国侨办、中国侨联的支持和指导,切实落实“五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各级侨务部门、海外侨团、省内涉侨社团以及沿海侨乡的合作互动,充分依托中心城市,主动配合各涉外、涉侨部门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整合工作力量,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不断增强侨务工作的合力。

  ――坚持培养和锻炼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侨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四川省侨务工作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当前,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面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侨务工作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乘势而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畅通凝聚侨心的渠道,拓展发挥侨力的平台,丰富维护侨益的手段,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事业发展服务,努力实现侨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再创新的辉煌。(四川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周敏谦)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