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归侨林启武的风雨人生:为体育事业而执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泰国归侨林启武的风雨人生:为体育事业而执着
2009年11月03日 09: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87年,泰国归侨林启武教授迎来了他的八十寿辰。这一年他刚刚卸下在北京大学的教职,但仍时刻关心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半个多世纪里,林启武不仅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长期任教,而且是我国多项体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广者。为了表彰林启武对祖国体育事业作出的卓著成绩,是年国家体委和中国羽毛球协会在首都体育馆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会,并向他颁发了体育运动一级奖章。此前,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绩奖章。

  林启武祖籍广东惠阳,1907年生于泰国叻丕府。受当时华侨爱国精神的鼓舞,林启武于1923年告别亲人,只身回到祖国,在广州市培英中学读书。1927年,林启武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他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很快成为学校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和游泳队的主力队员,并曾获得学校颁发的“全能运动员奖章”和“运动道德奖章”。

  大学毕业后,林启武在广州市基督教青年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数年。1934年,他回到燕京大学攻读社会学研究生课程,于1936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他赴美国继续深造。1938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体育学硕士学位后,又回到燕京大学体育系任教。

  林启武在燕京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门羽毛球课程,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起了奠基性作用。抗日战争期间,林启武随燕京大学迁往四川成都。在物资匮乏的艰苦条件下,他因地制宜,将羽毛球运动改造为器材更为简单的“板羽球运动”,即以木板制成的拍子代替正规的羽毛球球拍,球也是用土法制造。这一发明迅速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流行开来,并作为一项群众性健身运动流传至今。

  抗战胜利后,林启武回到北平燕京大学执教,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他继续在北京大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他将六人制排球运动、门球运动和国际射箭等体育比赛的技术与规则首次引进中国,并举办全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培训班。他是我国田径、羽毛球和游泳三项运动的第一批国家级裁判之一,同时,他又为国家培养了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的第一批国际裁判。1957年,他身兼领队和教练,率领由王文教、陈福寿等归侨组成的中国男子羽毛球队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体育比赛,获得男单、男双和混双(与苏联女运动员合作)三项冠军。1958年,林启武当选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及北京市羽毛球协会主席。此外,他还曾担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体育词目编审等多项职务。

  林启武教授曾编写和翻译多部体育运动专著,如《羽毛球练习法》、《羽毛球技术与战术》、《羽毛球竞赛规则》、《匈牙利游泳技术》、《国际射箭技术讲座》以及《体育运动社会学》等。

  在“十年浩劫”中,林启武自然不能幸免于难。但是,林启武以坚强的意志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文革”结束后,他没有顺从亲人的愿望出国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继续他的工作。1979年,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在中国杭州市举办第一届世界杯羽毛球赛,林启武被委任为裁判长。

  林启武坚信体育对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林启武曾有一句广泛流传的名言,“要让每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有坚强的体魄,让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成为彬彬有礼的人。”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传播这一理念,也在践行这一理念。(梁英明)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