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全国首家侨批文物馆 探寻侨批记忆遗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走访全国首家侨批文物馆 探寻侨批记忆遗产
2009年11月22日 13:2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侨批馆内展出的资料
当年送批水客的塑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汕头市的全国首家侨批文物馆,去探寻侨批这笔特定历史时期存在于特定社会人群中的记忆遗产。

  据侨批文物馆馆长汤权介绍,近十几年来,研究侨批的风气已渐渐趋于活跃,很多幅射性、连锁性的研究活动正在逐步展开。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4年开始关注侨批,现已征集到潮汕的各类侨批10万封。

  对年轻的朋友来说,侨批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对于老一辈的华侨来说,侨批是他们与家乡亲人交往的桥梁,承载着他们对身在祖国大陆家乡亲人的赡养之责。早期华侨历尽千辛万苦飘洋过海,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更快更多地赚到钱,尽快尽多地往家乡汇款,以尽到对长辈的舐犊之情。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黄镇新主任告诉记者,旧中国潮汕人依靠侨汇维持生计的占了总人口的将近一半。

  记者在侨批文物馆还发现了一封似侨批非侨批的文献。汤权介绍说,这封当年从台湾寄往大埔县的类侨批文献严格来讲其实是一封家书。汕头市台办的钱建华科长告诉记者,去年有个台湾交流团在侨批文物馆参观时,发现这封家书所贴的邮票里的建筑是现在台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此才认定此封家书来自台湾。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环境下,这种言语沟通能够留下来的记载现在很少了。

  数以千百万计的侨批,不仅是一张张特殊的汇款凭证,而且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见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渗透着海外侨胞的汗水和血泪,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庭亲人的关爱和责任。国际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曾做出如此的评价:徽州留下来具有特殊价值的是契据、契约,而潮汕可与之媲美的是侨批,这种价值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曾爱友)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