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侨联先进个人刘排畅:人生在侨联事业中闪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全国侨联先进个人刘排畅:人生在侨联事业中闪光
2009年12月15日 1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5日电 据山西省侨联消息,在领导眼中,她兢兢业业,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侨联事业中,让人备感放心;在同事眼中,她平和善良,无处不在的关心与爱护,使人如沐春风;在归侨、侨眷眼中,她肩担道义,维护侨益亲力亲为,是大家无比信赖的“贴心人”……

  她,就是长治市侨联主席刘排畅。二十多年来,她始终满怀激情与热诚,为做好侨务工作尽心竭力,不仅赢得了全市归侨、侨眷的信任和尊敬,还先后获得了“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侨联维护侨益先进个人”、“山西省侨联工作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侨务工作者”、“‘五个一’奉献活动先进个人”、“‘强素质、树形象’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模范政协委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2008年,省侨联作出了“向刘排畅同志学习”的决定。

  情牵侨务:亲力亲为甘作孺子牛

  1987年,刘排畅调入长治市侨联,从此与侨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人手太少,全部工作人员包括刘排畅在内只有三个人,大量工作摆在面前,困难可想而知。于是,刘排畅身兼数职,成了机关最忙碌的人。大自上下协调关系,小至撰写文字材料,甚至后勤工作都是她的事,由此也得了个“勤杂工”的称号。她却认真地说:“只要是‘侨’的工作,就是我的工作;只要是归侨、侨眷的事,不论大事小事都是我的事,当勤杂工又何妨?”

  侨务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掌握侨务政策,同时要对归侨、侨眷有深厚感情。多年来,刘排畅除坚持理论和业务学习外,还经常深入归侨、侨眷家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并且带着课题到归侨、侨眷较集中的大中型企业搞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对全市侨情了然于胸。侨联还通过举办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宣传《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增强了全市归侨、侨眷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针对侨联工作的群众性、涉外性、统战性、民间性等特点,刘排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侨”字优势,努力搞好多方面服务,使侨务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此,她首先动员和鼓励归侨、侨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以“凝聚力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了“五个一”奉献和“我为长治做贡献”等活动,通过组织学习、宣传、座谈等形式宣传长治、介绍长治。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市归侨、侨眷向海外亲友写信、邮寄长治投资指南等有关资料近千份,许多归侨、侨眷也在传达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还将长治市的投资项目及有关资料分别寄给海外朋友及国内有关地市,还与其它地市侨联互通信息,加强了横向联系。

  为了加大海外联谊力度,刘排畅从调查新移民入手,建立了通讯档案,并对归侨、侨眷重新登记;为了进一步摸清侨情,她与海外侨胞及留学人员广泛联系,广交朋友,鼓励他们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在她的努力下,旅居加拿大的史沁卫博士回国考察兴业,在美科学家武萍生博士寻回了国内失传、国外罕见的明万历《潞安府志》。

  在刘排畅的带领下,侨联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人们都说:侨联人虽少,工作却干得不少,形式多样,生动实在,红红火火!

  刘排畅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长治市侨联每次换届,在没有抽调一人帮忙的情况下,刘排畅独自完成了全部的文字材料和会议准备工作,顺利实现了新老班子的交替。 近几年,随着电子政务的兴起,刘排畅又率先建立了长治市侨情数据库,实现了非密级资料一律网上传阅的电子办公。2008年9月,长治市有五个县区成立了侨联组织,实现了基层侨联组织零的突破,全市侨联组织网络进一步夯实,长治市侨联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常态化。

  多年来,刘排畅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没有休息过,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带病坚持工作,她就像一个忙碌不停的时钟,永远上紧了弦,一直在行走。

  尽心竭力:用真诚服务做归侨侨眷“贴心人”

  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是各级侨务部门和涉侨单位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归侨、侨眷遇到难事、杂事、烦心事,只要找到刘排畅,总是能得到圆满解决。在全市归侨、侨眷的心目中,热心善良、正直爽朗的刘主席就是大伙儿的“贴心人”。

  赵全生,长治技校退休教师。他赴美国定居时将退休金一次性算断。后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法》“算断可续领”的规定精神,他又通过国内亲友找原单位续领,原单位却答复说不行。刘排畅得知后,在多次前去协商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拿起法律武器,帮赵全生打赢了官司,使他得以在美国安度晚年。

  蒙古归侨张佩成因病去世,刘排畅看到他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当即从自己身上拿出500元钱交给其亲属用于办理后事,同时立即向我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发去传真,通知其亲属尽快回来奔丧。随后几天,她又连续奔波于外贸局、张家、殡仪馆等处,为死者争取到了一笔丧葬费及家属生活费,安抚了情绪不稳的家属。

  市自来水公司的归侨宁亮到侨联反映自己的下岗问题。刘排畅听后立即赶到自来水公司经理办公室,反复阐明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及利害关系,请经理给予照顾。如此几番,经理被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当场表示会妥善安排。近几年,下岗失业问题在归侨、侨眷中时有发生,对这类事情,刘排畅从不推诿,总是在第一时间找到归侨所在单位,苦口婆心讲政策、讲道理、讲人情,请求对归侨、侨眷的下岗问题慎重处理,尽量照顾。同时,她还积极想办法,帮助下岗归侨、侨眷再就业,办起了婚纱店、鲜花店、奶牛场等大大小小的创业实体。

  归侨、侨眷的事,不分大小,不论远近,刘排畅都当成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分房换房、子女上学、调换工作、解决低保、下岗再就业,甚至小到换卫生洁具这样琐碎的事,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忙。一次,为了一个蒙古小归侨上学的事,她找到市教育局长。待她一番言真意切的恳求后,局长问道:“是你女儿吗?”当得知她是为了一个归侨时,局长十分感动,当即给招生办写了条子,批示特事特办。

  有位美国老华侨打来电话,请求帮助他寻找一位原籍是长治市郊区西白兔村的老战友。第二天,刘排畅便去西白兔打听,车在半路上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只好徒步走了几十里路,四处打听,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返回时已是半夜时分,家人心疼她如此辛苦,她却说:“只要是带‘侨’字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完成了任务,再累我也高兴!”

  为解决老归侨5%生活补贴问题,刘排畅跑遍了归侨眷所属的几十家单位;为帮助归侨、侨眷贫困学生,她四处奔波,从省侨联和市民政局争取到了扶侨助学金……

  刘排畅把侨联当作自己的家,把归侨、侨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于来信来访,她从不怕麻烦,总是耐心倾听,热心解决。时间一久,归侨、侨眷都爱和她说说知心话,就是没事儿,也时不时来侨联坐一坐,聊聊天。他们已经把她当作了自己的家人、亲人,这其中凝聚的是刘排畅的无私付出,是刘排畅全心全意服务侨务工作的真实反映。

  参政议政:一心为侨界群众鼓与呼

  作为市政协委员,刘排畅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撰写社情民意和提案,围绕侨务工作建言献策。近几年,每年都有她的优秀提案,多次被市政协评为“模范信息员”。她作为政协大会第十一组和第十五活动小组的召集人,能尽职尽责,充分调动全组的积极性,发挥了政协委员的作用,十五活动小组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活动小组”。她还充分利用人大、政协这个大舞台,反映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意见和要求,为他们排忧解难,反映群众心声,有效地履行了政协委员职责。与此同时,她还致力于提高侨界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受到了归侨、侨眷的好评。

  每年“两会”前夕,刘排畅都要组织召开侨联全体委员、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议,通报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重大问题,并到工厂、社区及部分归侨、侨眷家中进行调研,向归侨、侨眷广泛征求意见,并把征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落实到每一位侨界人大代表和侨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头上,为他们在“两会”期间建言献策提供充分准备。近几年,侨联先后就“帮助侨属企业发展”、“归侨侨眷下岗增多”、“侨情仍需广泛调查”、“侨联在新形势下怎样开展工作”、“如何开展海外联谊”、“蒙古国归侨生活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展开调研,上交有关提案、议案87份,引起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提起刘排畅,侨眷朱逸笙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4年,他创办的山西宝胜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因经营困难陷入困境。刘排畅得知后,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并专门组织归侨、侨眷企业家到他的公司考察调研,帮助寻找对策。在当年“两会”上,她还把这家企业遇到的问题以提案形式上交到政协,呼吁市委、市政府关注侨属企业。这份提案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企业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

  为了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参政议政作用,她经常收集归侨、侨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向侨界的政协委员通报工作,从而保证归侨、侨眷以国家主人翁的身份参政议政,参与全市经济和社会的管理事务。按照《保护法》规定,她积极向人大推荐,使一名归侨当选为长治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在市委统战部的协调支持下,市侨联不但有了政协常务委员,而且侨联届别还增加了一名委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十年岁月流逝,二十年春华秋实,刘排畅就是这样默默耕耘在侨联这个普通的岗位上,把满腔的热忱和一片真情全部倾注在侨务工作中,赢得了全市归侨侨眷的信任和爱戴,凝聚了侨心,提高了长治侨联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开创了长治侨联事业的新局面。

  二十年在人的生命中不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它有太多的经历、太多的内涵、太多的感悟。二十年如一日从事一项事业,并为此不疲,是热爱,是责任,更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坚持。因为这种坚持,刘排畅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她从事着她热爱的侨联事业。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