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亿元侨资回温州 市人大代表吁建立华侨银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超千亿元侨资回温州 市人大代表吁建立华侨银行
2010年03月02日 16:42 来源:温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温州应该建立专门的华侨银行,以引导来自华侨的外汇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温州经济。”温州市华商会会长、市人大代表陈国华在温州市人大大会开幕第一天,向人大议案组提交了《关于创办“温州华侨银行”的建议》。

  “每年都有近200亿美元的外汇汇入,没有一个专门的金融理财‘大管家’,资金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很可能流向地下钱庄、高利贷公司,风险极大。”2月26日,不少代表和委员针对温州每年超过1200亿人民币的庞大侨资该流向何方、侨眷兑换外汇能否更加便捷等问题,不约而同地建言提议:温州应建立“华侨银行”,打造一个专业侨资理财的“大管家”,服务近百万的华侨和侨眷,引导侨资助力温州经济再腾飞。

  温州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点侨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50多万人,遍布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在温州的归国华侨和侨眷有43万多人。多年来,温州市广大海外侨胞在国外不辞辛劳,艰苦创业,不但为居住国的经济繁荣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更希望这笔庞大的侨资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统计显示,2009年温州外汇汇入达到了191.66亿美元。

  “大量的侨资回温以后,由于没有专门的整合利用平台,不少侨资缺乏最佳的投资渠道。这笔侨资要么在银行沉睡,要么很可能流向地下钱庄、高利贷公司,存在很大的风险。”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大世界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清说。而记者采访市政协委员、丽岙镇侨联主席黄品松时得知,仅丽岙镇,截至2009年年底,侨资闲置资金就超过50亿。黄品松说,这些闲置资金大多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还有一些造成巨大损失。“因为丽岙镇在国外创业的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他们将血汗钱寄回丽岙,保存在父母或祖父母手里。这些老一辈的丽岙人缺乏理财经验,很多人文化程度也不高,寄回来的钱都被他们闲置。去年,丽岙发生一场骗局,温州某个银行副行长以帮丽岙某位老年人理财为名,拿走该老人的一亿元人民币,最后这位副行长却不知去向,被骗当事人的上亿元资金有去无回。”黄品松介绍说。他最后也总结说,他们这些华侨和侨眷,强烈呼吁建立“温州华侨银行”。

  没有专门的侨资“大管家”,还存在其他诸多弊端。“在外的亲人每年都有外汇汇入,但受个人外汇兑换一人一天现金兑换交易最高只能5000美元限制,有时只能借用别人的身份证,很麻烦。”文成县玉壶镇侨联副主席、温州市人大代表胡绍超介绍说,“玉壶镇有70%人口在国外,每年至少有5亿美元汇入。针对温州华侨多、侨资量大,我在2007年就曾提交过提案,希望设立一个专门服务于华侨的金融机构。”

  陈国华代表在自己议案中提到,目前,温州市虽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本地的温州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甚至有外地的浙商银行、稠州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但作为有着雄厚侨界资金的全国重点侨乡的温州,还没有专门整合和利用侨资的“温州华侨银行”,这与温州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希望政府及有关决策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结合温州发展实际和金融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一次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我市“侨”字号民间组织温州市华商协会和温州市侨商协会的作用,在政府的领导下,牵头组建“温州华侨银行”。

  在25日的温州市政协港澳、海外委员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翁银巧和林建清也都以《关于创办“华侨银行”的建议》为题提交了各自的提案,就如何结合温州实际建立“华侨银行”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认为,该银行初期的投入要积极利用侨资,启动资金以股份制形式。投资主体应当为多元化,包括侨资、民资、外资等,以充分拓展投资渠道;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介入民营“华侨银行”组建工作,实现全过程的监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占维当场表示:“翁银巧委员提出设立华侨银行,请金融办先做个方案,我们向上级努力争取一下。”(郑海华 翁卿仑)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