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侨乡北竹岛:借侨力发展 三十年华丽转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山东侨乡北竹岛:借侨力发展 三十年华丽转身
2010年03月26日 10:18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三十年,一个说长亦短的时间,让回忆遥远而真切。三十年,侨乡北竹岛顺利实现了“两个三步大转移”。三十年,侨乡北竹岛也已跃上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侨乡北竹岛犹如破茧的蝴蝶,飞翔于更加广阔的空间。

  因为穷这里成为著名的侨乡

  侨乡北竹岛全村568户1600人,“三胞”眷属占90%,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1600余人(现为8700人),分布于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现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山东威海著名的侨乡。

  “村子为什么就变成了‘侨乡’呢?老一辈人怎么都往外走?”面对记者的一些疑问,侨乡北竹岛的老人们异口同声地说,“还不是因为太穷了。”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袭金线而居”的北竹岛,并不像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安乐富足。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北竹岛村,是个穷村,村民以种地、打鱼为生。

  “小的时候,家里只有3间小破房,家里器具也不全。我们白天下田种地,晚上还得去拉网,一天累得要死要活,还吃没得吃、喝没得喝。为了谋生,很多手艺人通过各种途径到外面寻找出路,而后落户他乡。”侨乡北竹岛居民李国荣介绍说。

  留在村里的人,还是得继续泡着咸涩的海水,土里刨食。在村里劳动,一天一个壮劳力挣5角3分钱;到城里打工,一天最多挣1元钱,人均年收入100多元。

  借“侨”力小渔村转型

  1975年,李文琛走马上任北竹岛村的党支部书记。怎样让北竹岛摆脱贫穷,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他脑海里扎根的问题。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种种约束,侨乡北竹岛村仍处于经济增长乏力的状态。

  直到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来,李文琛去参加了省里召开的一次侨务会议。会议上明确提出:各地要充分利用侨乡优势,振兴侨乡经济。听到这些,李文琛眼前一亮,脱贫致富的路子有了!

  回村后,他立即召开支部会议,提出借“侨”力发展集体经济。

  “路子是对的,可像咱村的情况,行不通呀!”不少支部委员不无担忧地说。

  在走家入户,排除了群众的思想困扰后,他果断地动员12户“三胞”眷属搬出家中的12台缝纫机,利用3间破旧的民房,创办起服装厂。企业当年投产,当年见效。1981年1月26日,威海市首家侨属企业建立,北竹岛的服装厂正式挂牌定名为“威海华侨服装厂”。

  为了念好“侨”字经,北竹岛领导班子提出:改变侨乡面貌立足“侨”、资金积累着眼“侨”、引进技术利用“侨”、企业发展借助“侨”。不久,北竹岛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踏“跳板”引领经济腾飞

  世易时移,岁月峥嵘。在城市的迅速扩张中,侨乡北竹岛早已由乡村融入了城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侨乡北竹岛也一路高歌猛进、奋勇向前。1997年,山东侨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年9月9日,公司地方盘股票上柜交易,融资额达1000万元。

  此时,在紧邻侨乡北竹岛的威海湾畔,正在建设中的威海公园和海滨路,以及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中的北竹岛区域大型旅游项目,让侨乡北竹岛人看到了新的契机。“这里需要一个规模足够大的综合性购物中心为这个经济带画龙点睛。”他们如此断言。经过缜密思考,侨乡集团提出建设侨乡城市广场,引进高层次的商业形态,打造威海CBD。

  2003年,12.7万平方米的侨乡城市广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2004年7月,一座新的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同年11月,我国台湾零售巨头大润发超市入驻并火爆开业,随后,国际著名快餐连锁“肯德基”、中国著名企业“国美电器”、特乙甲家具广场等陆续进驻,一举改写了威海的商业版图,在威海商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2009年3月18日,山东首艘豪华游轮——“嘉德威”号,在威海湾正式开航。这艘船体长65米,宽14米,上下4层,可承载上千人的大型豪华游轮,是由侨乡集团与韩国马林株式会社合作开发的旅游项目。

  “嘉德威”号开航以来,受到了市民和中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已成为当地蔚蓝海域上的一座令人瞩目的移动地标。它的运营,填补了威海海上旅游业的空白,大大提升了北竹岛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品位。

  怀“感恩”建和谐新家园

  回望30几年前,农舍错落,炊烟袅袅,阡陌纵横,男耕女织,荡舟海上,撒网捕鱼……历史的底片这样定格北竹岛的水墨风采。

  回首至今,“天翻地覆的变化!”望着眼前的一切,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李文琛不禁这样慨叹。

  2010年3月5日下午,记者在侨联的指引下,采访了几位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她们正坐在一起拉家常,其中两位老人烫着一头精致的卷发,脸上化着淡淡的妆,衣着考究,话语中充满了激情与活力,神态里流露出优越和富足。令人难以想象,四五十年前她们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乡下姑娘。

  “现在的日子跟以前真是天壤之别。”老人们激动地描述着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谈到自己领着侨乡集团发的养老金,医药费90%报销,90多岁的归侨李淑华眼含热泪地说:“俺在家乡真是享福呀!”

  勤劳睿智的侨乡人,紧握时代的机遇,书写了一段新时代的创业神话。(时双庆 吕松)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