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凝聚侨力 上海市侨联系统成城市发展新推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广泛凝聚侨力 上海市侨联系统成城市发展新推手
2010年04月07日 11:3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离世博会开幕尚有20余天,名为“亲情中华世博行”的系列活动却早已将侨界人士的目光聚焦上海。该活动包含华侨华人参与申办、筹办、推介、宣传、组团参观世博会和世博会后续发展等内容,给了侨界人士参与世博最大的时空外延。

  对侨眷侨胞们而言,世博是自己为城市发展做贡献的全新平台。近年来,上海各级侨联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广泛联系海外侨胞,使之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激活资源,为成功办博贡献力量

  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近年来,各级侨联多次在沪举行有影响的经贸科技交流活动,并组织国内企业赴印尼和澳大利亚举办经贸洽谈会;积极做好重点华商的服务工作,参与上海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牵线搭桥,推动华商在沪投资,引导和扶持海外优秀人才来沪创业,吸纳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上海发展所用。

  2007年,市侨联围绕“感受世博,参与世博”开展海外联谊工作,曾协同世博局拜访东南亚主要侨团,参与为中国馆募集首笔捐款。此后,他们又多次组团出访欧美,向当地华人华侨推介上海世博会。一批知名华商则利用在海外的影响和人脉关系,积极争取所在国及地区政府的支持,为成功办博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市侨联还利用侨界参政议政平台,鼓励侨界人士就世博筹办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区县街道侨联则开展多项活动,组织动员侨界人士从小事做起,为形成良好城市风貌尽力。此外,在各类公益事业中,也常能见到侨界人士的身影。5年来,全市各级侨联和广大侨胞捐建爱心小学数十所,资助贫困学生数千人。汶川地震后,全市侨界捐款3亿多元,并为北川中学重建募款133万元,荣获中国侨联“援建北川中学特别贡献奖”。

  为侨服务,聚侨心解后顾之忧

  “老侨新侨,都是侨联工作的宝贵资源。”上海各级侨联认识到,要将他们团结凝聚起来,保证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而切实做好为侨服务,则是凝聚侨心侨力的必然选择。

  对老归侨,市侨联力倡“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精神上解闷”。几年来,除固定的侨界帮困送温暖活动外,还着手组织了近2000名侨界“五老”代表人士休养,筹款为早期归侨免费体检等。对新侨,各级侨联则努力为其来沪考察、投资、观光旅游提供信息和服务,积极巩固发展与新归侨、留学回国人员的日常联络沟通平台,主动协调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各级侨联还积极探索推动维权机制,为侨界群众提供权益保障。5年来,市侨联发挥自身和市律师协会的资源优势,联合建立街道侨联分会与律师事务所结对工作机制,目前已实现各区县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或侨界法律志愿者服务团全覆盖。

  延伸覆盖,最大程度团结归侨侨眷

  在为侨界人士提供服务,调动侨界资源的同时,侨联组织自身也在不断向基层延伸,以最大程度团结联系广大归侨侨眷。截至目前,已有173个街道、镇成立侨联分会,覆盖了中心城区所有街道和郊区一定数量的镇。

  在新侨相对集中的科技园区、商务楼宇,侨联组织网络也已延伸到位。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杨浦科技园区、黄浦区科技京城和卢湾区淮海中路商务楼宇以及青浦、嘉定、金山等工业园区先后成立侨联分会;静安区聘请楼宇侨联专员、建立四大楼宇 “侨之家”;浦东、卢湾等区探索建立教育、卫生、建交等系统侨联分会,形成上海侨联工作新的延伸点。

  此外,15所高校也已成立侨联,以团结、凝聚归侨侨眷和留学归国人员。各类基层侨联、侨界专业社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各项活动,成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平台。(朱珉迕)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