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采风


 

 

 





  返回主页


即将出版的《澳门百科全书》的难点、特点、价值是什么?
--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孙关龙

中新社澳门二月二十一日电 澳门采风:即将出版的《澳门百科全书》的难点、特点、价值是什么?--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孙关龙

中新社记者 耿军

“难能可贵”。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孙关龙,对将于今年夏季出版的《澳门百科全书》的评价。

孙关龙先生应澳门基金会邀请从北京抵澳,对《澳门百科全书》书稿作后期审校。这位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编撰的资深专家,在下榻的富华酒店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澳门基金会策划、组织《澳门百科全书》的编撰、出版,有眼光、有魄力,实施中的难度也相当大。”

记者问:“《澳门百科全书》编撰中的难点是什么?” 曾为《澳门百科全书》亲自撰写部分词条的孙关龙先生回答:“难点有三。其一,百科全书讲求极强的规范性,澳门政府出版的资料存在前后不一致,在这种学术上称为‘无序’的状况下,编撰规范、权威、高质量的百科全书,颇有难度;其二,澳门的科研水平主要形成在近二十年,过去的科研空白多,研究力量形成时间短,使得某些研究成果尚存分歧;其三,中国内地编撰地方百科全书,可由政府抽调专家学者专职从事此事,而参加《澳门百科全书》撰写的澳门学者都有各自繁忙的工作,谋生在先,撰写词条只能用业余时间。” 问及《澳门百科全书》的特点是什么?孙先生以“全”、“精”、“特”、“用”四字概括。

“全,是高度概括的全。”孙先生说:“百科全书如有重要内容的遗漏,就是重大失误。《澳门百科全书》列有许多附录,其中‘附录二’收集的是澳门文献文件选编,如《开港令》、《中葡和好通商特约》、《华人风俗习惯法典》、《中葡里斯本草约》等;‘附录三’收列了历任澳门总督、历任香山县驻节澳门县丞、澳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立法委员;‘附录四’收有澳门已加入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书后所列的‘澳门大事记’,时间跨度从四千年前到现在。” “精,包括内容的精确和表述的精炼。例如,澳门最高峰塔石塘山的高度,现有四个不同数据,我们只能取一个。实在没有把握的,就要几种说法并存。又如‘孙中山的故居’这一词条,为了弄清楚这一孙中山元配卢夫人的居所为何称为孙中山故居,我们进行了认真考证。一九一二年孙中山辞去大总统离开北京后就居住于此,并在此完成《建国大纲》。全书还印有许多地图、线描图、珍贵的历史照片,我们尽可能地收入。” “特,是有澳门特色。有一类条目是澳门特有而其他地区没有的;另一类条目是字面与其他地区相同,而内容是澳门特有的。” “用,是讲究实用性。百科全书是供人们查检用的,读者需要以最快速度查到有关条目,而同一事物有不同名称,如‘西望洋山’又称‘主教山’,故百科的条目尽可能多设一些。”

问及《澳门百科全书》的价值是什么,孙先生回答:“百科全书有综合性、专业性和地方、地域性三大系列。综合性的如《大英百科全书》、《苏联百科全书》,代表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七十四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即被称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长城’。地区、地域性百科全书,是一个地区科学文化水平的标志。《澳门百科全书》是中国地区百科全书系列中的一卷,这本书是澳门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全面、系统、科学、准确介绍澳门的百科全书,是集澳门研究之大成的学术著作,能够代表澳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学术水平。这本书既是世界了解澳门的窗口,也是外商投资澳门的很好指南。” 孙先生特别强调:“《澳门百科全书》是大协作的产物。澳门各界给予很大支持,澳门政府、新华社澳门分社、澳门大学和《澳门日报》社提供了查阅资料的方便;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国家新闻出版署都将此书列为重大项目。此书主要是澳门学者编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十位教授级编审也参与了该项工作。需要指出,澳门基金会是这项浩大文化工程称职的组织者,吴志良先生为此作出了极大努力。”

孙先生最后诚恳地说:“编撰《澳门百科全书》实属不易。但是,百科全书本身是一个遗憾的事业,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陷。此书出版后,还望各界指正。”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1999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